汉献帝初平三年,王允联合吕布杀掉了董卓《三国演义》中说是用了美人计,其实没有貂蝉这个人物。
元代杂剧《连环计》说,貂蝉姓任,是任昂的女儿,名叫红昌,因为在皇宫里管貂蝉冠,所以叫貂蝉。
不过吕布和董卓的侍婢偷情,大约确有其事;董卓因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拎起手戟就扔向吕布,也大约确有其事。吕布向王允诉苦,说董卓好几次要杀他,感到害怕,也是事实。
杀掉董卓后,王允大开杀戒,逼得董卓旧部杀回长安,王允身死,吕布逃走投奔袁术。
李傕郭汜内斗,杨奉护送天子去洛阳。
当时 毛玠向曹操提出三项建议,即奉天子,修耕植,畜军资。
“奉天子”是政治战略,“修耕植”是经济战略,“畜军资”是军事战略,
曹操立即就采纳了毛玠的建议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十八日,曹操进入洛阳,拜见了汉献帝
说曹操都许之后就“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是不对的。当时他并没有这个能耐,许多诸侯并不听他的,都是后来打出来的。
曹操的政治纲领,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又是怎么来的呢?
是袁绍的谋士说的。
沮授的说法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田丰的说法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这些都是谋士建议袁绍去迎天子,但是袁绍觉得把天子迎过来,碍手碍脚,不如现在自在,所以没有采纳。
荀彧也支持曹操去迎天子的,并且 荀彧向曹操提出了三大纲领,即尊奉天子以顺从民意(奉主上以从民望),大公无私以降服豪强(秉至公以服雄杰),弘扬正义以招揽英雄(扶弘义以致英俊)。荀彧说,“奉主上以从民望”,是最大的趋势,即“大顺”;“秉至公以服雄杰”,是最大的战略,即“大略”;“扶弘义以致英俊”,是最大的德行,即“大德”。大顺至尊,大略至公,大德至义。有此三大纲领,就堂堂正正,气壮山河,无往而不胜。
任何说法和决策都是双刃剑。毛玠和荀彧为曹操设定的这个“政治正确”和“正义旗帜”,给曹操戴上了高帽子,也给曹操戴上了紧箍。尤其是荀彧提出的尊奉天子、大公无私和弘扬正义这三大纲领,全方位地遏制着曹操的个人野心;而“乃心无不在王室”和“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这两句话,则等于用曹操自己的话把曹操管得死死的,使他终其一生都不敢取现任皇帝而代之,悍然称帝。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曹操在自己野心膨胀的时候对他们产生了怨恨。荀彧被逼自杀,毛玠也下了大狱,差一点死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