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少有人走的路》,今天读到的是一段关于“放弃”主题的内容。
在我们的生存文化里,“放弃”实在是一个很难接受的选择,但一生的成长过程,又注定是一场逐渐拥有、然后逐渐消逝的过程,直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放弃所有。
从潜力无限的青春年华,到生命终结后的一无所有,生命意义如果存在,就浓缩在这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中,不接受这个观念,就只能被我们所相信的东西所愚弄。
事到如今,我们读过太多历史,亲历过物是人非,虽然主流媒体吹捧驻颜有术,但事到如今,还没有见过哪个美人不会迟暮,哪个伟人不会离开,一切都将归于虚无,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我们曾经是信奉着“未来无极限”而长大的,突然到了要接受极限、安心做一个普通人的分水岭,曾经越是坚持,如今就越难以放下。获得平衡的第一步是要接受现实,而不是盲目地与之抗争。但即便是显而易见的谎言,我们也还是愿意选择非理性地相信和追捧,因为人人都惧怕衰老,希望作为特例绕开这个残酷的结局。请输入图片描述
“保持平衡最高的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但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时,都必须要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除非永远停留在原地,中止生命之旅,否则这样的放弃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的人生课题里,很少涉及到放弃的智慧。放弃应该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归零为整,舍弃次要的部分,让更重要的部分得以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塑自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