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红楼梦中神秘的太上皇,两次出手害贾家,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红楼梦中很多人容易被忽略,比方那个若隐若现的太上皇。此人在红楼梦中有明确记载出手两次,这两次出手,彻底断送了贾家。

第一次提到太上皇是第十六回,贾琏王熙凤和奶娘赵嬷嬷提起元春省亲之事,太上皇出场。
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关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贾琏这段话透露出三个信息。
第一,太上皇健在,表明皇帝刚刚继位不久。那红楼梦外部的政治氛围就变得敏感起来。新皇帝登基,必然面临与太上皇权力交接问题和新老臣子的效忠问题。有人问太上皇是谁?太上皇就是红楼梦中太上皇,不是红学读者不需要当历史来理解。

第二,历代太上皇与皇帝的关系都特别敏感。皇帝如果彻底掌权,太上皇都不会干涉皇帝的旨意。反之表明皇帝权力并不稳定。贾琏话中太上皇与皇帝父看似慈子孝,其实太上皇下旨更改皇帝圣旨,已经表明这对父子关系很有问题。皇帝登基不久根基不稳,父党和儿党对立,是所有政权更迭时期的大问题。不巧,贾家偏偏是父党。贾家被抄家的伏笔也就在这。贾家趁皇帝根基不稳之时首鼠两端。结果皇帝一站稳脚跟,最先收拾就是贾家这种投机倒把之徒。
第三,太上皇下旨贵妃省亲背后的用意是什么?历史上从来没有妃嫔省亲。皇家省亲耗资巨大。光与皇帝不睦似乎说不通太上皇用意。个人以为,这与太上皇削弱贾家这样的老臣势力有关。
太上皇虽然在十六回第一次出场。但他对贾家出手却不是第一次。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有过这样一段话:
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爷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这段描写中的皇帝按时间推断,就是后期的太上皇。他当年赏赐贾政一个“恩科”,彰显出贾家深受皇恩,恩宠无限的鼎盛格局。可正是这个恩宠,使得贾政的官场前途止步于从五品的员外郎,要想再进一步根本不可能。

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 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 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多为屡试不第者),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恩科始于宋,明、清亦用此制。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恩科说白了走后门,而且百发百中。这无疑令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科举士子羡慕嫉妒恨。也势必被这些人排挤。明清以来,文官集团全部科举产生。这些人最看不上恩科。贾政一类想在文官集团中插足擢升,难比登天。皇帝(太上皇)赏赐的恩科反倒成了一个枷锁,彻底让贾家文字辈最有名利心的贾政失去做大可能,其余贾敬考中进士必须袭爵,贾赦贾珍等酒囊饭袋不足为虑。贾政恩科也传递一个错误信息,不用读书也有官做。结果贾家贾家众人尸位素餐,只能等着坐吃山空。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元春省亲。元春省亲对贾家有几个恶劣影响之前说过。
第一,强行让贾家在皇帝和太上皇中选边站。类似和珅在乾隆和嘉庆之间作选择。选谁都是错。贾家与和珅一样选了对自己最好的太上皇,甘心做父党。结果新皇帝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他们这些白眼狼。
第二,省亲是从所未有的事。在男尊女卑时代,妃子省亲,无论如何都会给皇帝一个荒唐的历史评价。只此一点就令皇帝恨之入骨。
第三,掏空贾家。贵妃省亲是皇家行为。贾家又盖大观园,又迎接省亲。如果是在两代荣国公时期不在乎,他们有实权花了钱能捞回来。可现在的贾家,只有花的没有赚得。一次省亲,内囊就翻上来了。
太上皇两次出手,一次断了贾家后路,一次掏空了贾家。看似皇恩浩荡,实则极其阴险。贾家不过是王朝老臣子的一个缩影,类似情况,一定在其他家族不断上演。当初浴血奋战挣来的五世富贵,想要守得住难于上青天!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