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食广东省
叉烧包、流沙包、肠粉……这些是我“榴莲忘返”的曾经

叉烧包、流沙包、肠粉……这些是我“榴莲忘返”的曾经

作者: 听雨长歌 | 来源:发表于2017-08-11 19:07 被阅读131次
早茶

2009年,我入粤的第一年。很快,我就来了一个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发烧不止。

那时,我第一次知道,珠海的“酒店”不是喝酒的地方,而是我们这里的旅馆或者宾馆;饭店里有一道菜叫做“青菜”,到底是包菜、茼蒿或者空心菜,需要看时令或者大厨的心情。

总之,我这么来了,有个并不算美好的开始。

对于广东香港一代,我是没有多大概念的,印象中只看过“赌王系列”,听说过“四大天王”,不会粤语歌,也不喜欢粤语片区的明星,仅此而已。对于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因为不了解,所以懵懂,既没有多么厌恶,也没有多么喜欢。

春卷 后来,我渐渐发现,这里是个和我从前生活不一样的世界。首先,政治氛围不浓厚。从前我以为,《新闻联播》和《春节联欢晚会》是每个家庭的必备,不管是否看得认真,饭桌前总会打开电视播放。而实际情况是,在很多广东同学的家里,《春晚》是他们从来不会看的节目,因为南北方笑点不同,他们看不懂北方相声和小品的幽默,自然也不会觉得好笑。我一个舍友,是到了大一才开始说普通话的,最初,基本交流都有障碍,如何叫他们理解我们普通话里的笑料。

珠海是个沿海城市,多雨又潮湿,衣服三天不干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一旦晴天,大家都喜欢把衣服、被褥拿去晒。“回南天”最是难捱,六楼的宿舍楼道潮湿的就像刚泼过水,更别提一楼了。曾听说朋友的舍友被子里长出了蘑菇……

第三,“无作料”。一屋四个女生,三个广东人,有一位很热爱烹饪。除了在宿舍“打边炉(吃火锅)”,她有时还会煲汤给我们喝。猪肉、玉米、红萝卜汤,猪骨汤,椰子鸡汤……不论做什么,总是很少放调料,他们认为保持食物的原有味道才健康自然。所以汤即便煮了很久,但是作料永远只有一种,就是盐。

肠粉 有次过节(大约是端午),我被同学请去宿舍吃饭,她做了清蒸鱼,鱼身被片了几刀,插上姜若干,稍微撒了盐。她说,家里的鱼从来不放盐,因为吃的是海鱼,本身就会有味道,过多的调料会让食物失去原味。这是很多广东人的共识。对于这种想象中清汤寡水的味道我本能的排斥,可没想到,味道却完全超乎想象。

这一习惯,在我自己做饭时完全保留下来。在澳门的那半年,炒菜或者汤面,除了盐,多余的调料一律不放。因为,食物本来的味道就足够让人欣喜。

而那个猪肉、玉米胡萝卜汤更是成为我的最爱,有次在石家庄的茶餐厅喝到,激动到差点流泪。

在珠海,我遇到了今生挚爱——奶茶。以前我只知道有种奶茶叫做“香飘飘”或者“香约”,而布满学校各条小街的奶茶铺,让珍珠奶茶、奶绿成了让我魂牵梦系的饮料。

包子 不能不提早茶了。2013年我垂头丧气的与广东诀别,以为再也吃不到叉烧包、虾饺、流沙包、榴莲酥、马蹄糕、菠萝包、云吞、奶黄包、凤爪、肠粉、河粉的时候,石家庄也渐渐开了些港式茶餐厅,每次吃完总要打包带回家一部分(石家庄我吃过五家,下方会推荐我觉得不错的几家)。

还有糖水。吃过的几种且喜欢的有双皮奶、烧仙草、榴莲忘返。那个“榴莲忘返”的味道真是很难忘记。那是停留在广东的倒数第二天,我一个人收拾着行李,大包小包的缓慢寻找邮局。天气闷热,我在关闸附近的回春堂要了一份“榴莲忘返”。榴莲肉、糯米团子,加上椰汁,最让我动容的是它的名字。我默默吃着,险些流下眼泪。因为我知道,这一走,澳门将永成回忆。

而我,终于知道,这一切,是“广东”留在我身上的印记。(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叉烧包、流沙包、肠粉……这些是我“榴莲忘返”的曾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pr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