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计时的单位
年为计时单位,三百六十五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早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方法。“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的意思,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以后又称为年,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2.表示收成的状况
“年”还有收成的意思。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收、藏循环规律的逐渐认识,把一年之中分为四季。在古籍记载中,对“年”的解释是“谷熟也”。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也称“丰年”。可见,年与丰收有很大的关联。
3.表示节日的名称
“年”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四分五裂的局面令百姓苦不堪言。秦国虽然统一了全国,减少了战乱,但徭役赋税却极为苛刻,使得民不聊生。直到汉代,才出现了社会较为稳定,经济日趋繁荣的局面,百姓们休养生息,为岁终的庆祝和新岁的祈福创造了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