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6年,秦国的国力蒸蒸日上,韩桓王采取了一个所谓“疲秦”的策略。即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潜入秦国,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其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国力。
这一年是秦王政元年。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国,很快地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王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固称郑国渠。
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农业,迅速发达起来。让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以上文字摘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