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傩面》读后感

《傩面》读后感

作者: 唾沫沫花 | 来源:发表于2020-11-22 09:15 被阅读0次

    《傩面》里的老汉七十三上在刻傩面面具时恍惚几次,被面孔和善的两位爷给拉走了魂,他回顾他刻过的判官胡子没这么顺,眼神没这么和蔼,是不是多年刻傩面面具积德了人家如此善待?在一个长寿的村,老汉没逃过古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傩面是江西,贵州一带有的戏种。小说里这样安排一个人物。和北方我们常说的这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悄然吻合。我从小就听这句话。

      前年,我的大姑,应了这句话。打发完大姑回来长治不久,有天我出去办事,晚上回来走在路上,满街十字路口都是烧纸的。七月十五了,些许凉意向我袭来,黄黄的街灯下满是烧纸的人,害怕渐渐向我袭来,一天糊涂过春秋,不记日子,把自己晾在大街上,我知道这是刚打发完大姑的原因。我想起我姐,这个事情中伤痛最大的人,给她打过去电话,她在电话里嚎啕大哭,跟我说了将近一个小时。边打电话边走。电话打完,快到小区了,我想起家里今晚就我一个人。姐的肚子腾空了,腾到我这儿来了。我更加害怕了。不回了,给发小老俊打电话,知她在家。打车去跟她睡了。

        今日又是七月十五,我倒是特别盼望人有来生。那样子,我的大姑就做个唱戏的人吧。虽然我是她的侄女,但是因为我的爱倾听。做了她们很多人的知音。

       

      我是八零后,但是因为出生地的原因,因为从小耳濡目染的习惯。我尊重我们那儿如轻雾般的信仰。不那样让信仰累着生活,跟着节气,该敬神敬神,该度鬼度鬼,该念祖先念祖先。我们家灌输的理念就是: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你不信吧,有那么个雾疙cheng(有那么个影的意思。),主要身正心善就好。

        除了最朴素的乡村家教,乡村的一些习俗的熏陶是另一方面。七月十五,我们那儿蒸面羊敬祖先。长治这儿好像不蒸,晋城也是分片,有的地方蒸有的地方不蒸。就包括我们十里也是有的地方蒸,有的地方不蒸。不仅不蒸羊,七月十五也不烧纸。比如十里的上坡。原因不知。我百度查了下资料,看到晋城陵川县的这篇文章,觉得应该和我们那里同出一个渊源。因为炎帝所夸上党,从沁源到长子再到安泽,肯定沿路要过我们那儿,我们那儿就是临汾,晋城,长治的交界点。

        附上资料,记住这些有趣的文化,随着乡村载体的消失,这一切也将消失。我记住我所记住的,老了可以讲给孩子们听啊。(走遍全国上党地区有此规矩。传说这是因为炎帝神农氏在此尝百草,识五谷。传农耕时,先用羊尝,羊食之无碍,炎帝方颁令播种。因此羊对人类贡献很大,被列为图腾,奉为神明,成为儿童成长的保护神。)

相关文章

  • 《傩面》读后感

    《傩面》里的老汉七十三上在刻傩面面具时恍惚几次,被面孔和善的两位爷给拉走了魂,他回顾他刻过的判官胡子没这么顺,...

  • 半坡阅读‖傩面内外的虚虚实实与生死演绎——读肖江虹中篇小说《傩面

    戴上傩面是一个世界,卸下傩面是另一个世界。傩面外是傩村人的生老病死,生活日常。傩面里是傩戏师对人生美妙的幻想和幽微...

  • 读傩面

    《傩面》是一篇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中篇小说,有学者将其与肖江虹的另外两部小说《蛊镇》和《悬棺》称为“民俗三部曲”...

  • 傩面鼠标垫

    “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 苗族傩文化是一种原始的巫文化,古人以此来祈福免灾。本品将苗族傩文化中...

  • 傩面文化衫

    “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 苗族傩文化是一种原始的巫文化,古人以此来祈福免灾。本品将苗族傩文化中...

  • 傩面马克杯

    傩面具凝聚了世代民众的审美情趣。本品将苗族傩文化中的傩面具印于杯身,同时傩面具祛灾纳祥的吉祥寓意,带给你一份美好的...

  • 《千面英雄》读后感

    《千面英雄》读后感

  • (傩)

    (傩)六月醺风夏日流火 大地晒出了太阳的味道 嘶鸣的夏蝉唱成了独角 肥沃的土地再次撕裂 干涸的泥田嗓眼冒火 那裸露...

  • 一场事故,改变你我 一段困境,捆住手脚 一段不如意的人生,活不出尊严 找不到自我,都是傩 有人想逃避,有人想放弃 ...

  • 晨起雾遮了瓦沿, 锣鼓声里整夜无眠, 发小几个抬起木轿在前, 半大小子踉跄跟上, 他举着幡。 土一层泥一层又覆盖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傩面》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xu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