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读过"6000个爱情阶梯"的故事。故事讲述了重庆西南边陲一个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感人爱情故事。少年爱上了村上的美丽寡妇,为了躲避世人的闲言碎语,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选择半夜出走,携手私奔逃入深山老林里,这一走就是一辈子,他们住到了深山老林,养育孩子成长。甘愿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达半个世纪之久,为了给妻子出行方便,少年修建了6000个阶梯,一直修到老去。读完这个故事,在为两位主人公的爱情和勇气深深感动之余,再次对“人言可畏”四个字感到不寒而栗。


谈起“人言可畏”这四个字,人们的心里马上就会想起一个名字,那就是“阮玲玉”,这个名字留给人们的记忆便是后缀总要加上“人言可畏”。对于阮玲玉这位美丽执着的女子,没有谁会再记起她的表演和声音,而惟独那句“人言可畏”成了她留于人世的绝唱。

她在旧上海二、三十年代,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与胡蝶并称为上海影后,出演过《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早期优秀国产影片。就是为了一场无稽的婚姻官司,一时间关于她的谣言传闻充斥旧上海的每一个角落,终于,在诸多压力下,她于1935年3月8日选择自杀身亡,死时年仅26岁。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死于人言可畏的明星。阮玲玉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她最大的反抗!阮玲玉死后尽享哀荣,据说有十多万人到万国殡仪馆瞻仰她的遗容,三十多万人自发为她沿路送葬,两个月后,鲁迅先生为她写下悼词:《论人言可畏》。“人言可畏”是阮玲玉自杀之后,在她的遗书中发现的话。这位女子,用尽短短一生所感受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挥洒在黑白胶片的世界里。她用一生的力量来抗拒社会的不公待遇,最后她还得用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保留了最后残存的尊严。 看着阮玲玉那那优雅矜持的旧上海女影星特有的笑容,谁会想到她原本只是抱著“找個好男人過上幸福生活”的简单想法,仅此而已。可谁又会想到,绯闻如刀,她终于还是死于这绯闻的屠刀下。对于她自尽的原因,有人撰文写道“阮玲玉这支风中的蜡烛终于黯然熄灭了。吹灭蜡烛的人,除了唯利是图的小报和记者,也许正是那些影迷,那些每天都不肯放过小报上有关阮玲玉官司的热心人。”
而在我们这个网络科技高度发展、各种媒体应用而生的时代里,各种娱乐、传媒等社会信息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键盘侠"、“网络喷子”群体。他们像一群粪池里的蛆虫,躲在屏幕的大后方,拿着键盘,穿着马甲,出入于微博、论坛等各种媒体上,对一切进行肆无忌惮的批评、辱骂,造谣,口诛笔伐。他们的行为,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写过的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而这些人把这种恶意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习惯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报以最坏的恶意来评价揣测别人的事情,比如女生长得好看一点拥有名车名牌必定是被包养,运动员比赛输了一定是没努力,有钱人就必须要捐款,女明星女网红一定靠男人上位赚钱等等,他们没有自主思考意识,只会跟风,哪里有事便往哪里钻,时刻不忘记蹭参与感。他们习惯用一些似是而非数据,忽悠着一群不会思考的人,用造谣来获取着流量,赚取着利益。
这些人的各色行为,让人不得不惊讶他们的思维逻辑机构已是何等畸形变态。
这是一个生长于网络世界的人性倒退的丑陋群体。除去网络这块屏障,也许你只会看到一群猥琐懦弱、在现实生活中严重缺乏存在感的家伙。他们以正义自居,慷他人之慨,自以为胸怀天下,遇到自己了解或完全懵逼的事都习惯忙不迭地转发、点评甚至攻击一番,网暴他人找不到理由就连“人丑就是一种错”这样的语句也能用上!真是活脱脱的黑色幽默!
还记得乔任梁、崔真实、崔雪莉、90后女歌手本兮这些因网暴而自杀的明星吗?还记得今年那位因为被网络暴力而跳楼轻生的上海女孩吗?在这些键盘侠、喷子眼里,人家即便是选择结束自己宝贵生命这样让人惋惜的结局,仍然吐出无情的声音,诸如“现在的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也太差了!”这样的话继续表达他们自以为是的攻击。
还记得两年前那位一位小有名气的澳洲童星艾米吗?在她六岁开始走红之后,网络上就莫名其妙的就多了很多骂声。这样的辱骂、网暴一直持续了八年之久,这期间即便小艾米没再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些声音一直在持续。终于在小艾米14岁这年,她选择了用死亡来解脱,在女儿的葬礼上,艾米的父亲在网上发文道:“那些曾经在网上对我的女儿恶语相向的人,欢迎你们前来参加她的葬礼”!

艾米父亲的话语,就是对网络暴力血淋淋的控诉!这些键盘侠、网络喷子却凭借自己的二指禅,搅乱社交平台的一汪浑水,使网络暴力无孔不入,不仅仅摧毁着被毁谤人的意志,也昏暗无数无辜人的心灵。这些人,他们什么都不缺,唯独缺的是正义和良知。“键盘侠”和“网络喷子”们,他们早已凭借低素质和高道德标准臭名昭著。
也许有人说,因为现在社会压力太大,人们在平日的生活里伪装得太累了,需要到网上虚拟世界里宣泄情绪。但凡事都应有度,把自己的快乐和情感宣泄建立在对别人施加暴力的基础之上,最终是害人害己,无异于谋财害命。
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的进程中本应当越来越文明,从《6000级爱情天梯》故事里的两位老人宁愿选择与世隔绝的生活、阮玲玉因人言可畏而自尽到当今社会那些被频频网暴被迫选择死亡来了结的桩桩件件悲伤事例,我们不难想象当事人的心里在面对这些致命的唾沫时,是抱着怎样一种惊惧而何等绝望的心情去做出宁愿此生不见人世的躲藏和赴死这类极端行为,这是整个人类群体的悲哀。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无道理。在当今时代,网络世界无处不在,时刻彰显着巨大的便利,而在网络世界里选择做自己的主人,不盲目跟风造谣生事,为自己的行为以及言论负责,散播正能量,才是一个合格的网民或者说“人”该做的事情。
愿这些极端的悲情故事少一点、再少一点直至不再上演,真诚希望那些制造流言、窥探他人隐私的“热心人”和跟随者、“键盘侠”和“网络喷子”们,少一点,再少一点直至消失。理智、审慎而宽容地对待他人的隐私,不仅仅应该成为每一个人做人的底线,更是我们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