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还没有微信,不像现在,冬至没到朋友圈里已经是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与祝福了!
那一年是2003年,阿炳值白班,刚上班邮递员就把公司订的报纸送到了,一份《深圳特区报》,一份《南方都市报》。
阿炳习惯地看一下日期与天气,2003年12月22日星期一,冬至。
1222好数字,阿炳自言自语。
冬至,阿炳想起了小时候,每到这一天家里总会包上一顿饺子,经济不好,但白菜自家菜园里有,这季节已经存到地窖里了,鸡蛋家里也用,粉丝也是自家红薯做的,就不用买肉了。虽然是素菜饺子,但也不是常吃,只有家里来客或逢年过节。
吃饺子对童年的阿炳来说是件大事,对母亲来说也是大事,毕竟家里收成有限,要做上一顿美味的饺子是件伤脑的事。
好在农村大地各种野菜也多,换着各种素菜,肉饺子一年是难得吃上一二次。
“冬至节日吃顿饺子,不冻耳朵手脚”。这是多年的风俗,不管有没有用,老人孩子都还是相信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饺子不是问题,但阿炳念念不忘的还是母亲包的饺子。
冬至,也是团圆的日子!
但现在在外打工,偶尔也只有春节回去团圆了!
保安是那个时候是两班倒,阿炳要到晚上8点才下班。
阿炳下班时,公司的张总也刚下班,张总是公司的股东之一,主要负责业务,作息时间不固定,每天看上去也是挺忙的。
张总开车路过保安室,看见阿炳也准备下班,张总和阿炳说,我老婆带娃回老家了,今天冬至,你陪我一起去吃顿饺子。
面对公司的领导邀请,阿炳不知道如何拒绝,而且张总说的让他也无法拒绝,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张总和他一起去了一家东北饭店吃了顿丰盛的冬至晚餐。从开始到结束,张总都是感谢阿炳愿意陪他过节。
他们也聊起了各自的老家冬至风俗,故乡往事。一顿饭吃得很轻松,阿炳也是第一次和公司高层吃饭,而且是单独的,当然他们也聊了一些公司的事,比如门卫的管理,来宾的礼仪等!
张总只是随意地交谈,但晚餐后的几天,阿炳都在回忆那天的交往细节,他发现张总的随意其实教会了他许多。比如:
平等待人、关爱别人、如何与别人交谈、聆听的技巧等等。
后来阿炳才知道,这个张总会经常单独和员工一起吃饭,有时是随机的,有时是他精心挑选的,通过吃饭了解公司基层状况,爱员工同时发现人才!
以至以后每到冬至,阿炳总会想起这个张总,虽然没有过多的交往,一顿饺子不仅仅是冬天的温暖,而且不再感到异乡的孤独,还有做人的道理。
阿炳说,这个张总是他职场启蒙的另类导师。
帮助别人,温暖别人,教导别人,可能是你的举手之劳或是无心而为,但却让别人一生记住你,也许你就改变了别人的一生。
冬至,想吃饺子,更多的是思念母亲的温暖!
本文由职深生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点赞也是一种鼓励!留言也是一种交流!谢谢!
免责声明: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