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李镇西老师的《重读陶行知》之《日记是我们一天心灵的写真》,我的思绪绵延千里,将此刻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
写日记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但是由于懒散,总是隔三差五记录几篇。暑假开始,我加入了教育行走活动之后,坚持每天阅读,坚持每天写作,写作中也夹杂着我的想法与思考。虽然我的写作水平一般,但是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写作水平而限制了自己的思路。我时常默默告诉自己,写作水平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慢慢提升,所以,慢慢来吧。
刚开始我准备跟着打卡时,我怀疑自己能不能日复一日地写出来属于自己的文字,况且,哪来那么多的素材可写呢!随着阅读前进的脚步,后来的自己,反倒觉得可写的东西真的不少。可能,人在写的过程中,思维会有一个逐渐打开的过程,就这样,原本对生活那种钝化的感觉会越来越少一些,更多的是灵感。
李镇西老师说:“要把亲耳所听、亲目所见,亲手所作的发表出来。每天的生活不同,就能够使每天的文字不同。”最近写的关于阅读的感受更多一些,我的感慨也是,每天的阅读内容不同,每天记录的文字自然不同。李镇西老师从参加教育工作起,就开始写教育日记。当有网友问李老师:“天天写这么长的日记,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李老师这样回答:“我不觉得这需要什么毅力,因为这是我本身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再忙也要洗脸刷牙一样,难道每天坚持洗脸刷牙还需要毅力吗?写这些日记,并不像有的老师想象的那么累,那么苦,那么‘坚忍不拔’,因为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学生每一天的成长,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我非常庆幸,当我正在开始用文字认真记录生活的时候,能读到李老师这温暖而令人感动的文字,我的内心里是美滋滋的、充满力量的。
写起来,坚持写的这段时间,我有时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选择曙光初露的时候,敲打着键盘,哪怕记录的是流水账,我也乐此不疲,甚至有点喜欢这样的感觉,有点喜欢自己写的文字。李老师书中说:“我一边回忆着当天发生的事,一边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来,清脆的键盘声宛如生命时钟的秒针在滴答滴答地跳舞,同时我也就细切地感受着生命原来是这样有韵有味地流过!”我写的文字简简单单,没有李老师文字中的跌宕起伏,也没有李老师文字中的惊心动魄,更没有李老师所言的“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之感,但是,文字记录成了我每天的精神享受,成了远离手机中各种软件的最有效的“灵丹妙药”。
“写作不仅仅是客观的记录,还伴随着反思、提炼、梳理、总结、升华……模糊的变得真切,纷乱的变得清晰,被动的变成主动,偶然的变成必然。所以我说过,写作不仅仅是写作,还是基于实践的反思;只有精彩地做才能精彩地写,而精彩地写又能促使自己更加精彩地去做。”李老师的这些经典话语将会激励着我一直写下去,哪怕是写得“不成样子”,或是写得很差。我也会用席延飞老师的那段话来安慰自己:“不断读好的文章,不停地写,我们要坚信,三年后的我们文章一定比今天写得好。”
张文质老师说:“我们可以做‘最不坏的事情’,我们无法做到最好,但是可以努力‘最不坏’。你最好忘记写论文,最好忘记读书的任务,最好忘记读一本书一定要有什么意义,用这个心态来读书,这是‘为己之学’。”同样,我用这个心态来记录文字,或为自己,或为自己的心灵写真,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总之,为己之学,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