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面部长肿瘤人士不是恐怖分子

面部长肿瘤人士不是恐怖分子

作者: 吴桐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8-26 17:04 被阅读0次

今天的《楚天都市报》A06版刊发了一则报道《何事让乘客纷纷跑出地铁车厢》。说的是25号中午,在武汉地铁四号线楚河汉街站,一名面部长有肿瘤的女子在车上乞讨,引发乘客恐慌,纷纷奔涌出站。

在这篇报道中,女子的主要身份是社会治安的破坏者、行乞者,甚至在阅读感受中,她是一个小丑、一个引发慌乱的恐怖分子,但实际上,她最明显的身份,只是一个病人。技术层面上,这则报道汇集了各方信息源,真实性毋庸置疑,问题在于,记者在文中隐设的立场和价值判断是站不住脚的,在看似客观的事件还原背后,充满了对弱者冷冰冰的嘲弄。

在该报道第二个小标题下的第二段中,记者对这名面部长肿瘤女子的称呼是“乞讨女”。我们是熟悉这种表达的,拜金女、宝马女、凤凰男,这个组合词无疑带着贬义。这名在地铁上乞讨的女子,一没伤天害理,二没违逆人伦,为什么要被媒体冠之以这样一个极不尊重的标签?况且,女子之所以引发恐慌,根本不在于她的乞讨行为,而在于她的面部肿瘤。那么,无论她是否行乞,只要上了地铁,可能这种恐慌就会发生。那你让人家怎么办?永远不出门?

乘客的恐慌,源于无知而导致的民粹主义。这些人,也许平时看个丧尸片、血浆片都不眨眼的,公共场合看到个活生生的人,只是脸上长了个肿瘤,就吓得花容失色作鸟兽散。其实,随便一个传染病都比这严重多了,同处一个空间又不会造成实质伤害,怕什么呢?实在害怕扭过头不看就是了,有必要把别人当怪物吓得吱哇乱叫吗?

一般人对面部肿瘤知之甚少,所以乍一看到难免觉得形态可怖。但媒体不应与民众在一个认知层面上,而应该怀有更大的理性和悲悯。在《楚天都市报》的这则报道中,我看不到作者有任何消弭恐慌的努力,反而通篇渲染面部长肿瘤女子的可怕、令人厌恶。记者在行文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当事人看到关于自己的报道后是什么心情?下一次公共场合再出现因病容貌特异的人,是不是该恐慌的还是照样恐慌?这样的话,我们的媒体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职能体现在哪里?

《楚天都市报》的办报理念是“责任媒体,百姓情怀”,该报也的确涌现过无数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但在上文所提及的这则报道中,情怀是缺位的,也是对百姓不负责的。可能的原因是,记者未能采访到当事人,因此造成情感色彩的偏离。我的拙见是,就算囿于采访条件和交稿期限,无法挖掘更深层次的事实,能不能借此机会,对读者进行一次面部肿瘤疾病知识的科普呢?告诉他们,像新闻中行乞女子这样的人,是病人,不是怪物,她们也应该像每一位市民一样,享受自由的阳光空气,享受城市基础设施带来的便利,不要用尖声奔逃,将她们置于“生而为人”的恐惧中。

相关文章

  • 面部长肿瘤人士不是恐怖分子

    今天的《楚天都市报》A06版刊发了一则报道《何事让乘客纷纷跑出地铁车厢》。说的是25号中午,在武汉地铁四号线楚河汉...

  • 面部肿瘤案例

    【面部肿瘤案例】 环球生命再生联盟会员转述 河南开封80多岁的老人,面部长了个鸭蛋大菜花状的肿瘤,医院不治疗了,刘...

  • 相见不如怀念

    部长在任上的时候 想见他一面真难 部长落马蹲了大狱 真难再见他一面

  • 健康,才是幸福的源泉(二)

    茉莉姐的老公,46岁,一周前检查出来头部长了肿瘤。听闻此消息,很是震惊,难以置信。肿瘤长在大脑的功能区,而且面积不...

  • 万里浪童鞋的抗癌大论

    鄙人万里浪系河北承德人士,性别:男 年龄:28 初中学历。 近几年对于肿瘤学时常涉猎,曾一度痴迷于治疗肿瘤,尤对中...

  • 煮酒 | 清明

    老部长去世了,死在任上,急性心脏病。 消息一出,哀鸿遍野,在老部长的葬礼上,各节人士纷纷前来慰问:各机关单位领导,...

  • 虚拟即现实——《恐怖分子》与恐怖空间

    在没有看杨德昌的《恐怖分子》之前,我对“恐怖分子”这四个字感到疑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谁是恐怖分子? 影片的...

  • clock in

    12/100 我的名字叫可汗 “我要见总统,我的名字是khan,但我不是恐怖分子。”

  • 《样板年代》24.陈部长一针见血

    待在陈部长这个房间,跟陈部长面对面坐着,乔玉良不只是拘束,更多的是紧张。他觉得陈部长虽然有平易近人的一面,但平易中...

  • 病危

    外婆今年93岁,腹部长了个巨大肿瘤,上面顶着胃部,下面压着膀胱。考虑到年龄大了,手术很大的风险,之前选择了保守治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部长肿瘤人士不是恐怖分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zm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