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成年人,当有了孩子之后,总是会遇到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如果说把这些问题归纳起来看,本质上是身处其中的人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角色。做为父母,应该认识到自己在什么时候担任的角色,做为孩子亦是如此。角色的错乱,直接会影响到角色的定位,也就容易出现一些混乱的状况。
我们有一句俗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什么都缺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已经依靠自己去做,自然的就是早当家。记得小时候,常常羡慕那些挂着钥匙的小伙伴们,因为在幼小的心里钥匙就代表独立和在家的权力。
可是,那个时候的父母把什么样的事情都揽了下来,为的就是让我们能安静的学习。殊不知,一个家里的事情,如果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参与,就会让孩子产生疏离感。在我的内心深处就会有这样的感受,于是就常常想着逃离原生家庭的束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世界。现在学习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知道了这是一种黏着与分离的过程。
某些方面来看,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教条化,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到的知识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很多时候一些事情是急不得的,尤其是教育子女这样的事情,总想着让孩子成成什么样的人。在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中,产生了后来的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于是就会有揠苗助长的情况出现。
站在今天的角度,不管穷养还是富养,都应该有一个度,这个度应该就是一种边界,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边界意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什么事情是父母要做的,什么事情是孩子要做的,这些事只要捋顺,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的处理好一些关系,不至于在面对那些问题的时候陷入混乱。
事实上,有很多孩子之所以长不大,很大的概率上是做父母的自己都不够成熟。每一个父母都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殊不知,什么东西才是最好的,却是大多数做父母的搞不清楚的问题。现实世界,总是会上演《包氏父子》那样的剧情,穷人之所以穷,是从根本上没有意识到“穷”的根源在什么地方。任何事情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就不能从本质上把那些问题解决掉。
某个层面上来看,只有知道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以后的人生路上知道该如何选择。同理,富养与穷养只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外部环境,主要还是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意识。父母只是一个陪跑者,未来的路需要他们自己走,让他们掌握如何选择的智慧,比帮他们选择去做什么事情,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和成长。
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做父母的知道了很多关于如何教育的知识,却不知道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是他们自己。每一个人都具有这样的特征,说别人的时候可以头头是道,轮到反思自己的时候很容易避重就轻。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认不清楚自己角色的情况,只有做父母的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从实际出发,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