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好久了,依旧怀念坐在教室里听课的美好时光!
当在微信群里,看到厦门工学院的王人恩教授来敦煌图书馆讲课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这样的好机会岂可错过?
晚上八点开讲,我七点半就到了。
坐在图书馆舒服的皮椅子上,在百度上查看这个王教授。我得提前做一点儿功课。
原来他虽在厦门工作,却是甘肃白银人,西北师大毕业。著作等身,获奖无数,是著名的红学专家。
看到这里,我暗想,自己可能来对了。对我这样一个文艺小白来说,聆听大师讲课机会太难得。
随着熙熙攘攘来听课的人们,涌入会场,还有点小激动。
当主持人介绍完毕,王教授精彩亮相。
他戴着近视眼镜,似乎教授都戴眼镜。
就像北方人,站在那里高大,还儒雅。白色短袖衬衣,蓝色领带。
他先是慢条理斯喝了一口水,然后才和大家打招呼!
也不啰嗦,直接开讲,普通话蛮清楚。
他说,中国走向世界的三大学问,分别是甲骨学,敦煌学,红学。
而《红楼梦》则是一部百科全书,曹雪芹则是旷世奇才。
接着就讲曹雪芹身世,讲曹氏宗族的复杂关系,讲近代著名学者研究红学的情况。然后,又详细讲了《红楼梦》中的茶,酒,词,曲,建筑,服饰等等。真是手抓菜花,熟悉的不得了,像把整本书背下来似的。

这期间又放了几个经典的片段,比如,焦大醉骂,刘姥姥吃茶,凤姐喝醉闹事等等。

一边听教授讲,一边我又想起自己阅读《红楼梦》的点滴往事。
那还是在酒泉读书时看的,当时为了买这本书,几乎节约了一个月的早点钱。多少年过去,再也没有重复看过。听了王教授的讲课,我觉得自己似乎把重要的东西忽略了。竟然有一种奇妙的醍醐灌顶的感觉。
回去得好好读读《红楼梦》了,且得精读,细读。
就如同某名人说的:“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王教授一口不歇的讲了两个小时,真的是口若悬河,妙语连珠。非饱读诗书,怎能做到如此高度?
讲完后,还有一个互动环节。有几个读者提问,王教授都给予了耐心的解答。讲座结束,好多听众都抢着上去和王教授合影留念。看着那些笑魇如花的小鲜肉,我退了回来。刚听完对《好了歌》的详解,这些都是人生幻光,不要也罢。
当我们走出会场,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
外面已经起风,似乎还有些微沙尘。天空似乎是阴沉的,也看不到星星。
我和朋友,边走边聊着回家了。
网友评论
看了你的文章,激起了我要重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