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殖民全盛时,帝国和商人用彩色珠子就换来了整座岛屿、一国的劳力。如今,这种交易仍在继续。人们用时间和精力换来一些彩色的服饰、装潢。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去换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将自己作为数据换来“便利”。
阿兹特克人不理解从海上漂过来的西班牙人为什么对黄金痴迷。这东西不能吃喝,不能做武器,也不能与神交谈,或是像致幻药草那样获得超验的知觉体验。正如今天的网络住民不理解某些企业对数据的疯狂争夺,而且不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这样的利益信息,而是像一周点几次外卖、坐车去过哪里、停留多长时间,看什么电影、一次每几张票,和父母通几次电话、每次的时长。这些数据像代谢物一样是生产的废料,为什么有人想要,而且想尽办法、花大价钱要得到?
西班牙探险者告诉阿兹特克人:“我们这群人有种病,只有金子能治。”
就像企业公关说的:“我们得了一种必须为用户着想的病,只有数据能治。”
金钱是人类创造的秩序,是有史以来最有效、最普世的互信系统。它实现了两个原则:万物可换和万众可信。贸易信仰的圭臬是自由交易即为善。
“总有些东西是钱换不来的。”这句话缺少了一个关键的限定条件,因此有逻辑错误。钱可能无法从同一个人那里买到所有东西,但是,它可以从不同的人、即人群整体那里买到所有。你无法定价的东西总有人在待价而沽,你舍不得的东西总有人能贩售。爱,信任,情谊,贞操,忠诚,父母,子女都有价格,都能在某处、某人那里买到。
目前唯一钱换不来的是永生,但这是多少人、多少世代投入大量金钱在研究的课题。
金钱一直在战斗,去打破由其他想象的秩序建构的藩篱,一直在尝试为所有事物、所有关系定价。但另一方面,宗教和社会又在用金钱筑起壁垒高墙,来阻止一些东西被定价、来保护一些东西不被交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