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反思】逐层推进,读懂成长

【教学反思】逐层推进,读懂成长

作者: 雅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1-10-29 17:57 被阅读0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后记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他人生中充满变动的1926年。就像他所说的是“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记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整本《朝花夕拾》,就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我这两个班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有些难度。于是根据他们的学习现状,预设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学习默读的方法,积累重点字词,感知文章大意。

从单元导语当中,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主题,以及默读的要求。在引导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对关键词句的把握非常弱。

文章的学习,从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入手,两个班的学优生对鲁迅先生的预习非常到位,讲解清楚,重点突出。但大部分学生,都还是处于茫茫然的状态。

字词积累环节,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多音字,不能够根据语境推断出它的正确读音,还有就是困扰锋线人的前后鼻音,依然是他们的难以翻越的一座山。字词处理环节费时较多,有时候有点茫然,今年这学期的教学似乎总是在字词的处理上花费很多时间。可是,即使强调了作业上的错误,依然是比比皆是,不敢想,如果我不强调,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随后,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解读文题折射的信息。解读过程中,7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堪忧。随后,指导学生默读,划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

在限时5分钟的默读过程中,很明显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他们或者眼神乱飘,或者扣手挠头,甚至还有东张西望的。只好走到学生跟前,用眼神或拍拍肩膀予以矫正。

最后,在交流默读效果的过程中,又让学生朗读了第九段和第一段,初次在他们的心底种下关于“快乐美好”的种子。

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兴趣浓厚。朗读积极,在分析“似乎、确凿”的丰富情思时,思维很是活跃。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在诵读时,读的磕磕碰碰。叶圣陶曾说,语文是一门读的学科。所以,学语文,就不能不重视读的作用。

第二课时,默读朗读相结合,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准确传神的描写,体会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以默读的方式,引领学生梳理“乐园”二字在文中的具体体现。重点解读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以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死文字变成活的话语。同时,以“百草园中能给人快乐的物和最让人快乐的事”为问题,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百草园的“乐”。

当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挖掘快乐后,引导学生归纳本段写景的特点。学生概括出抓住景物特点,植物动物,观察顺序,视觉、听觉、味觉,有些欣慰。第一单元的学习,在他们的记忆中留有痕迹。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特意抽出来进行品析,并同时配以练习。

在“美女蛇”的故事学习上,以课后习题为导线,引发删与不删的讨论。然后,提问:“这个地方的乐在哪里?”让学生时刻明白,写作要随时扣题。从他们的一声“哦!”中,能感受到这个问题的设置是合适的。

冬天的百草园,让学生先自读,然后说说自己有没有学会捕鸟,再琢磨琢磨为什么一读就学会了。明确动词的表达作用,又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引导学生明白,百草园的乐,是来自于童年无忧无虑的自由,来自于与大自然的热爱。

本节课,感觉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物以图片的形式进行补充。当图片与文字结合后,学生的表达极为热闹。然后,让学生跟着课文学捕鸟更是兴趣盎然。学生思维的点燃,有赖于老师对文本的解读。

第三课时,继续默读朗读结合,品读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得美好。

从对第二段的有感情朗读中开启对三味书屋的品读,继续以默读的方式,打开三味书屋的事。然后,再从所归纳出的事中让学生评判,在三味书屋中的学习是乐还是苦。学生在这个环节,表现积极。课堂发言过程中,不断有学生提到学习的苦乐转换。说的头头是道,要是能在自己的学习中,将想法落实到行动该有多好?最后落脚到三味书屋的乐,是成长的乐,带点苦涩,更多的却是寻求新知的美好,使学生对成长形成自己的认知。

随后,对寿镜吾老先生展开品读。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挖掘文字背后老师的良苦用心,抓住两个“不常用”,有意识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严。同时,化解化解现实中的师生矛盾。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最后,对《朝花夕拾》的课外阅读做了简单指导。

本节课,因为在课前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导,所以导致课堂前松后紧。尤其是最后的课外阅读指导,仅匆匆带过。学生本节课在讨论交流时,气氛热烈。但从展示交流中可以发现,孩子们思考问题还是缺乏理性分析,大多都是感性思维的一些浅表认识。或许,这也是因为年龄小的纯真表现吧!我们的学生,明显处于和“第九段”一样的过渡期。

用时三课时,希望通过这样的逐层推进,能让学生读出文中的美好。更希望我们的学生,读懂成长的滋味。童年的美好虽无法复制,但不同阶段有不同类型的美。只要有一颗“拾花”的心,一样可以生活中寻找到更多的美好。人生处处皆风景,该忘记的忘记,该和解的和解,该铭记的铭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反思】逐层推进,读懂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zi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