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花》是贾平凹写于2015年的一本小说。
讲述了一个农村姑娘,初中辍学,为了供弟弟上学,跟着她娘来到城市收破烂,姑娘懂事为了贴补家用找了份工作,却遇到了“王总”这个人贩子,还没上班就被拐卖到农村做人家的媳妇。全村只有一部电话,安在村长家,村长也是买她的同谋之一,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儿。刚开始被关在窑洞里,逃跑过一次,被村里人抓住狠狠打了一顿,对“买主”死命反抗不从,她睡炕,他在地上打地铺。快一年的时候偶然被“公公”发现两人没有同床睡,“公公”找来一群村里的泼皮无赖使出野蛮手段帮“买主”得到了他,她怀孕了。从那天起,她被允许走出窑洞,但她仍然传递不出消息。她无时无刻不再幻想着被逃离这个地方。
她怀孕了,想各种办法打掉孩子,孩子却像是来救她的,坚强的生长着。当她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再也没有逃跑的威胁了,买主一家放了心,正常下地劳作,正常起居生活,日子仿佛就那么一天天过着,她似乎也习惯了,帮着做饭、喂猪,甚至还改口叫了“公公”一声“爹”。最后生了一个儿子,那家人高兴极了。
直到有一天,她路过家中无人的村长家,瞥见了电话,几乎是本能的、手脚慌乱的拨打了以前城市里出租屋的房东大爷家,只说了一句话:“我是胡蝶”。传递出了消息,她的母亲、公安派出所所长、记者一行三人来到村头,她见到了自己的娘,亲人相见,母女俩抱头痛哭,所长说“现在就离开”,她想回去抱上孩子,还没往回走却被一个村民发现了她娘。暗夜里只需一生喊叫,这个村民就引来了众人,双方几乎以惨烈的方式扭打起来,最后母亲一行从村民手中救出了她,带她走了,孩子撇在这里。
看上去该结局了,但她回到城市中,需要面对的是无数的摄影镜头,无数的采访,走在路上别人的指指点点,成为别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甚至当着她的面教育孩子。她不愿意再出门了,甚至都抑郁了。把自己关在家里。母亲不忍见她消沉下去,张罗着要给她寻一门外地的亲事。一切的一切足以击垮她。耳边也时常传来仍在穷乡僻壤里自己孩子的哭声。
她终于来到了火车站,她也知道那个村子现在是哪儿了。买了火车票。只身一人前往那曾经让她痛苦不堪的地方。除了那里,她已无处安身。
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被拐者的反抗、弱小、适应、无处安放的灵魂;可以看到买者的高度戒备、穷困、也有亲情;可以看到中间人的奸诈、狡猾;可以看到为解救被拐卖者耗费心血的民警和媒体,他们就像一个圈儿在循环,这个圈儿被法律编织起来。这本书里,女人的命运似乎都不怎么样,胡蝶、麻子婶儿、訾米······没有选择,只是被命运推着走。
这本书的后记里,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能够自由选择爱人、生活方式、工作的人是幸福的,胡蝶的命运被拐卖改变,她不会再走出那个村子,对于她而言,已经没有选择,能接纳她的只有那个买她的地方。
遇到拐卖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带给亲人的是极端的痛苦,被拐卖者本人的人生轨迹也直接被改写。我们痛斥人贩子的可恶,不断去提高妇女孩子的防骗防拐意识的同时,仍然可以听到妇女被拐卖到深山去做人家媳妇儿的故事,孩子被拐的故事,作为家长有时候甚至都恍惚于这个社会。从一篇文章里写道2017年有6000多名妇女孩子被拐卖,这个数字惊人。只要有被拐的新闻,下面的留言都······如何才能真正使拐卖变得没有市场,消除于这个社会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最根本的是不能让“买”成为唯一手段,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才是最主要的途径;另一方面要让做人贩子的代价更加沉重,让他们心生畏惧,不能、不敢、不想;还要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手段与打拐、防拐的融合,让人贩子无处遁形;我们个人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身边人的防范意识。
愿天下所有孩子都能在父母身边健康快乐成长,愿所有姑娘都能拥有选择爱情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