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陉山夜话》软卧……

作者: 胡长溪 | 来源:发表于2017-08-29 12:29 被阅读84次

        这次去拉萨坐的是火车软卧。软卧的条件是火车上配置最高的,四个上下铺是一个单间。有开水,有电视,有拖鞋,很静,很舒服。

        一般是不舍得坐软卧的,这次硬卧不好买,老伴催我才定的软卧。

        第一次坐软卧是二十多年前,从新疆回家。开始是硬座,从乌鲁木齐到郑州要三天四夜。硬座车厢人太多,上厕所都困难。想补个硬卧,没有,狠心补了个软卧。

      当时还是要求处级干部才能买软卧,列车长看我的名片打的是“中国一拖联营经销公司附属**机械总厂厂长助理”,才勉强够格。一拖是副部级单位,他大概以为厂长助理应该差不多是副处吧?

        车厢里有一个是新疆日报副社长,另两个是新疆桑迪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和助手。

        新疆日报社的社长路上讲了南疆喀什疆独分子暴乱,炸毁喀什地区农机公司大楼,他乘飞机过去采访报道的事。

        新疆桑迪国际贸易公司的两个人是北京人,一口纯正京腔,透出天子脚下的高贵,应该是官商。

      车厢里传来毛宁的歌: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忧伤,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客船……好优美的歌曲!

        另一次是坐软卧是唯一一次陪妈妈旅行。

        妈妈在言谈中羡慕邻村有个老太太去过北京,我就找时间带上老伴儿子闺女“骗”妈妈去北京。说是关系单位的赠票,不要钱,过期就作废了。当时儿子六岁,闺女三岁。

        去是三个硬卧,到北京站是天亮。吃的是油条鸡蛋豆浆,妈听价格很贵,也没多吃。

        打的到天安门广场,看国旗,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我给妈妈老伴儿子闺女照相,用的是我的傻瓜相机。忘记让别人替我照一张全家合影,非常遗憾。

        瞻仰毛主席遗容时,非常节俭的妈妈竟自己掏5块钱,买了一朵花,恭敬地献给敬爱的毛主席。

        妈妈那一代人,对北京,对毛主席是无限敬仰的。

        在故宫,老伴扶着妈妈参观了皇帝娘娘当年生活的宫殿,我专职负责照相。水,5块钱一瓶,妈舍不得喝,说太贵。

        从故宫出来,已是下午五六点,妈非要我给她买票回家。故宫也看了,也见过毛主席了,够了,这里太贵,不玩了。我不可能让妈一个人回家,当晚没硬卧,就买了软卧。软卧车厢四个床,我们一家五个“包”了,孩子们没玩好,不高兴,让妈妈高兴就好。

        这是唯一一次陪妈离开许昌出来玩,后来生意忙,没有陪妈妈去更多的地方,终成遗憾。

        一个人的旅途,就是静下心,回忆过去,回忆美好的昨天。

      2017年8月29日于上海至拉萨的火车上

相关文章

  • 《陉山夜话》软卧……

    这次去拉萨坐的是火车软卧。软卧的条件是火车上配置最高的,四个上下铺是一个单间。有开水,有电视,有拖鞋,很静...

  • 《陉山夜话》夜话

    深夜,小鸟睡了,忙一天的人大都睡了。只有月亮和星星,在轻声地说着悄悄话。 这些话,只有在夜...

  • 毒匪

    新郑县城西南三十华里处有一座山,山不高,海拔300多米,名叫陉山。何谓陉﹖古人云:山形连延,中忽断者,名陉...

  • 陉山夜话.车祸

    阿普开车撞死人了。 阿普有一辆货车,自己开,拉建筑材料,挣点辛苦钱,够养家糊口。 ...

  • 陉山夜话 . 忙

    忙,真忙。 早晨6点起床,准备一下,骑上赛车和骑友汇合。骑友在“骑友群”喊几遍了,锻炼身体也是好...

  • 陉山夜话 . 勤俭

    一对夫妇有两个儿子,家里比较殷实。老两口去世后,弟兄俩把家里祖传的一块牌匾“勤俭”锯开分别保存。老大分的是...

  • 《陉山夜话》红薯

    晚饭是红薯茶,菜是白菜炒焖子。 我小时候是七十年代初,农村很多时候是靠红薯充饥。离村最...

  • 《陉山夜话》家……

    家,家是什么?家是有个保护的盖子,下面代表猪,就是有肉吃。 如果这个家,不能挡风雨没有安全感,没有...

  • 《陉山夜话》听话

    有次和一位大老板一起吃饭,他说小名叫“听话”。 当年这位老板二十九岁,资产数千万。他不是富二代,出...

  • 《陉山夜话》小侄

    小侄多才多艺,我很喜欢他。 小侄小时候就聪明,爱学。语文成绩极好,其他课比较差。很爱读书,爱写东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陉山夜话》软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ro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