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的是
为什么你们一边把感情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却要用标签给5%的人们的感情打上歧视的烙印
我的男性朋友亮亮是个彻彻底底的学霸,当年在本地一所以升学率闻名的高中稳居年级前五十,为人和善有趣还有点小傲娇。高中的时候搞对象的人不少,亮亮的小心思也开始萌动,只是他的情感却无法和太多人分享——因为他喜欢同性。
亮亮出生在典型的农村家庭,他深知从今往后自己将要面临怎样的人生,于是他变得更学霸了,高考结束之后的一个月,他拿到了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朋友们都特别替他高兴,可回家之后我们再也联系不上他。几个月以后才知道,当天晚上他跟父母出柜了,震怒的父母让他在客厅跪了一夜,没收了一个暑假的手机,最后以亮亮在家里的妥协不了了之。
他是个思想敏锐又放不下责任感的男孩子,他几乎是为了让家人能够对他“放心”一些才费了那么多的努力考上清华,可是没有用,他家里指望他光宗耀祖,更指望他“传宗接代”,提起那件事,他父母说他“神经病”。
◆◆◆◆◆
奇葩说“该不该向父母出柜”那一期里,蔡康永流着眼泪说,我们这些人很努力想成为杰出的人,我们只想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不是妖怪,我们也是优秀的小孩。可惜那段视频现在竟然被下架了。
◆◆◆◆◆
有一天我在家看窦靖童的Live视频,我妈走进来说,你喜欢她啊?我是觉得你取向总有点怪怪的。我突发奇想地问我妈,我说我很想知道,作为一个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的时候,心里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我对她说起亮亮的事情,说起蔡康永,说起我身边其他的LGBT朋友,我妈妈并没有表现出不适和厌恶,她对我说过,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小孩,这个时代里聪明的父母没什么别的要求,只想自己的孩子过得顺心如意。所以我问了她,在这样的情感角色里,父母的心里到底承受了什么?
最后我妈说,他们这一代人,这么多年的思想在那里放着,不是说翻篇就能翻篇,选择理解出柜的子女的那一部分人,支持同志是希望他们过得容易点,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同志也是希望他们过得容易点。
舆论和误解像一颗钉子,社会是一面墙,当无数人都要把这颗钉子钉得深一点之后,这个环境里的谁,谈起什么样的爱,都活的不容易。
◆◆◆◆◆
从小当我提到一些这个社会不公平的事情时,长辈都会告诉我如果你不能改变它那就接受它。可是当我活到现在这个年纪,当时代已经向前走了一步,我觉得不公平的事情就应该去改变它。过去,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是“第二性”,但是当女性联合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一样达到或无限接近平等。同样,在过去,性少数人群是被迫害的对象,可是后来呢,还是因为大家联合起来抗议,才有那么多国家和地区逐渐将同性婚姻合法化。
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你没有损害他人利益就不应该被人指指点点,要知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与禽兽最大的区别是人类具有深度的思想和情感,而这种情感恋爱的自由以权利的形式确立下来,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去爱自己所爱的对象。

爱本无拘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