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头姐

又是新学年的开学季,噙着不舍的泪水告别家乡;告别爱的人儿。擦干泪痕,抬头忘记留念,只记得匆忙之间赶车时的慢动作,然后,再从拥挤中提着大小包,冲出人群的大军队上车,最后依然是从人海中找下车的出口路。到达目的地的时刻总会觉得自己是个英雄。这大概就是我上学时路的场景和最大的感受。
开学了,大脑完全被一个忙字占据,手也就不再听支配。简书一字未更。闲下来时,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未被记录的文字。那就在文字还存留在心中时开始新一天的编辑吧。
前两天,《开学第一课》攀居各大报纸版面的头条。今天我也想和你谈谈,我开学时的第一课。当然,我开学的第一课,不是被央市新闻和人民日报,报道的且充满了广告的第一课,而是,关于老生常谈的话题——教育。第一节课是教育学,老师讲何为教育?之前有写过相关的文章,同时,我也有所思……
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孩子快乐吗?记得幼年时的自己,书包好像已是沉甸甸的了。瘦小的孩子看起来总像是耄耋的老人似的,总会驼着背走路。大人们都回说孩子们的世界很精彩。事实呢?是如此吗?当下的孩子们缺失的不仅仅是蓝天和自由更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孩子们总是努力的挤出微笑,但是,并不快乐。是因为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吗?我想是和相关制度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社会的经济发展发展亦是愈渐加快,而处在社会牢笼中的人们,行走的步伐也是由漫走变为极速跑。孩子呢?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被安排着...…
幼儿园的小学化;小学背包就已经压的孩子弯着腰……柔软的小手还没有力量握着毛笔时,早已被关在小屋里练毛笔字。窗外的叽喳声,惊扰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只能羡慕的看看鸟儿的自由自在。孩子本应该活泼开朗的,可是,在所谓教育的看护下,孩子都变得沉稳安静了,现在的孩子身上大多都有大人所具有的品性。这是为何?值得思考?孩子缺失的童年,被毁灭的想象力谁负责?键盘写到这里时,突然有所停顿,是因为心里不舒服,还是因为无奈却又无可奈何?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和基础,而孩子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可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下的孩子却更像一台机器。中国模式下的孩子,总是在游离在书海题海中,对于外边的世界却全然不知。当踏出校园的一刻起,孩子们的柏拉图式幻想总会被无情的现在给捏碎。有些孩子甚至会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失去兴趣,对于活着产生疑问!原来社会并不是梦中的社会,也并不是一张试卷所能解决的……
教育话题太大,哲思的内容也可以无限长。愿后来的孩子可以更快乐,体制环境可以更好。愿教育不再是为生存而设置的机构;孩子不再是呆若木鸡的囚犯。愿教育不再培养一台台写字做题的机器;孩子不再是丢失自我的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