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大智若愚,而人类恰恰是大愚若智。
人类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领袖,自诩为高等生物,觉得自己比谁都强都聪明,是自然界进化的最高级生物,这样说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换一种角度看,这一切都是人类“愚”的表现,人类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自然界最低等的生物,因为人类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世界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而如果是相反呢?就是说,自然界是从高级向低级进化的,当世界中出现了人类,已经是世界的风烛残年,而人类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了今天,其实已处在了世界的尽头,乐观一点可以说是末端。
如果站在人类之外,看人类的一切“作为”,也许会消尽我们人类的一切优越感。
首先看人类的追求。到目前为止,人类最大的愿望就是“长生不老”。想一想长生不老这个词,再看一看身边的石头,这被人类说成是无知无识的石头,是不是已存在了千年万年甚至亿年并将继续存在下去?人类倾其所能追求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对其毫无感知并自我感觉良好。这是石头的愚蠢还是我们人类的短视?
其次说一说人类最向往的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就是“什么都不用做”而吃穿不愁。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解放人类,都是为了减轻人类的负重?人类为什么要负重?说到底是不是因为人类的“弱”呢?人类其实是最低等的生物,必须“负重”才能生存,这负重归根结底就是人类必须吃必须喝。有些事情如果看透了,你会觉得从心的最深处有一股悲凉之感正在油然生起。人类把自己看得太神圣了,为自己的许多行为贴上了高尚的标签,这是人类的自我标榜,也可以说是人类的自欺。人类一切作为的最终动力并不比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高尚,人类一切作为的最终动力不就是人的欲望吗?这欲望就是孔子早就说过的“食色”二字。从这一点看,人类是何其的悲哀,人类必须依靠不断的吃才能生存,再看身边的大自然中的其它物种,比如石头,比如树木,比如河流,它们是不是都比人类强大的多?它们不需要依靠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存在却离不开它们。人类只知道自己的存在,对它们的存在其实一无所知。人类知道山为什么存在吗?知道水为什么存在吗?知道树木为什么存在吗?不知道。人类只知道自己的存在离不开这些。如果站在山的立场,站在水的立场,站在树的立场来看人类,是不是对人类的这种“弱小”会有一种悲悯?
再者,人类认为自己高于自然界的最重要的地方是思考能力,人类把自己所具有的思考能力和由思考能力产生的所谓知识看得无比重要并为之自豪不已。这也许是人类最自大的表现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所谓的知识可能只能作为人类自我安慰。它对人类之外的东西有效果吗?我们的思考对石头有用吗?或者说石头不需要思考而能存在亿万斯年,树木不需要思考而能千年常青,河流不需要思考而能万古奔流。那人类的思考又有什么用呢?
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有了很多的发明创造,人类也为这种发明创造而觉得自己高于其它物类,这其实也是一种短视,或者说是自视,是自己看自己的行为。石头、树木、河流都不需要什么发明创造而恒常存在。
说到底,人类很脆弱,人类的生活要依靠周围的一切,这其实就是人类的低能,但人类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低能,而是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也许,让我们最悲哀的就是,人类自己永远不能认识自己,永远不能知道我们是怎样地一种存在,但我们却还在不懈地努力并自我感觉良好,而任由“上帝”在发笑!
我以上的文字也是让“上帝”发笑的,甚至“上帝”会觉得还不值得发笑!
以上文字是在读一本叫做《知鱼之乐》的书时想到的。这是一本“不一样”的书,让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一新耳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