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升级产品到1.1?
今天跟公司开会,想到一个新的方法,决定拿出来试试,
怎么设计一个产品,或者说怎么标准化一款产品,再或者怎么用自己的标准,标准化一款产品。
什么意思?
李笑来在中关村卖电子产品的时候说,我只卖最贵的产品,别人天南海北的找便宜货,我却跟大品牌谈合作,而贵的东西卖的就是慢,所以到最后一层商场就剩下我一个人在卖,贵的东西有一个好处,就是售后成本低,质量过硬,而买我货的客户也会把这些优点转嫁到我的身上。而尽管是贵的,品牌的,仍然在交易过程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流程的也好,沟通的也好。所以我最后决定如果卖东西,一定要卖我自己生产的,这样才可控。
话锋回来,为什么要做标准化,因为他可控,他可以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产品的边界在哪里,从而知道自己的获客场景在哪里,然后再去卖。
为什么还要用自己的标准,标准化产品?
很多公司都是代理产品,制造一个自己的产品成本太大,但是别人的产品,毕竟是别人的,自己肯定不顺手,只能一步步的拆解品牌的产品,然后在优化成自己顺手的样子。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我卖东西一定要给承接方一个确定性的东西,如果不优化成自己顺手的样子,自己怎么去向别人背书这款产品,出了问题怎么第一时间解决。
怎么拆解?
因为自己公司产品比较小众。
我说个范式的吧,
比如:服务。
1.先做加法,
把服务中所有需要的环节,全部列出来,所有需要渠道和客户配合的环节,保障我方利益的条款全部写出来。一定要穷举一种,包括怎么约束客户付费,怎么做合同,怎么让对方出人出力…
这样一笔业务下来自己肯定没有风险。
但是商业不是利己的,没有价值需求不会有人买单的。
2.把我们列的清单配上权重。
这个约束条件,占比多少?对最后的风险影响占几成?
3.学会减法,人生才能轻松。
因为厌恶损失,所以啥都想要。
我们看看我们的清单,哪个能减掉,
记住没有100%的安全,我们只能保证大概率的安全,
我们每揪心的划掉一个选项,都是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的灵魂拷问。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乙方的心态,或者直接找一个无关第三人,问他这是我们服务流程和标准,如果你要付费我们的服务,你觉得哪一个你没办法接受。
当大部分选项被画上了×,我们才知道我们未来的路在哪,那些被标记却又权重非常高的,有没有可替代方案,这也是我们的技术难题,怎么可以不通过人(因为人不愿意接受繁琐啊),用技术解决。
行兵布阵,开疆扩土,没有打不下来的山头,只有原地转圈的将军。
请你相信我说的每一句都是错的
刘润进化岛每日思考打卡第十二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