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单元主题是学习之美。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些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孩子们好好体会和领悟。这对刚刚跨过十二岁门槛的孩子来说,该单元的设置相当必要,从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体味到愉悦感,这才是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我依然领着孩子们从三个维度——学什么、怎么学和为什么学三个维度来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学什么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均属于讲读课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选自于《论语》的《论语十二章》。
本单元的写作侧重点在写人要抓住特点,名著介绍的是《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同时还推荐了四首课外古诗词。
通过这几篇课文以及写作、名著、诗词的学习,孩子们除了继续积累重点字词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外,再延续上一单元的基础,接着巩固默读的能力,即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的贯通全文,而本单元新增的一个学习侧重点是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当然了,本单元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最终是让孩子们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启示。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叙事散文,鲁迅回忆了儿时的自己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新理念,比较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容易引起共鸣。
2.《再塑生命的人》也是一篇叙事散文,海伦·凯勒记叙了身有残疾的自己在她最敬重的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一点点的认识世界的经过,显示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3.《论语十二章》是语录体散文。所选的这十二则主要讲述了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方面的观点。
4.写人要抓特点的写作训练,意在引导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熟悉或陌生的人,并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5.《朝花夕拾》的名著导读,意在引导孩子们耐心的阅读经典作品,采取多种办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达到涵养性情、启迪人生的目的。
。。。。怎么学
教材在单元前边的提示里已经明确,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即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一段话高屋建瓴的点明怎么学习这几篇课文,是老师授课、学生学习的纲领性内容。
1.默读
进入初中之后,对孩子的读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默读可以锻炼孩子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又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慢慢的,在默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弄清大意、了解结构的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自然而然的,孩子的梳理和概括能力也在默读中水涨船高。(难以想象,一名初中生,在考场上还要小和尚念经一般的嘟囔着去读题,默读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
2.文中重点句段
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让孩子们了解本篇文章的题目,为什么是全篇文章的眼睛:“再塑生命”的字面意思是“重新塑造生命是重新获得生命”(本义)。在文中指“我”在沙莉文老师的教育下体验到了爱,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我”生命的人(文中义)。以此为标题流露出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效果)。
到此处,可以及时的领着孩子们梳理这类题的做题方法——

当然了,除了标题的作用,还有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落的作用,要慢慢的让孩子们一点一点掌握,不适合一下子或者在一课中全部塞给学生,那会引起学习“消化不良”的,需要蚕食政策,慢慢的推进。
。。。。为什么学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止是为孩子们打开了阅读《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的大门,还让孩子们在学习冬天百草园的片段中,学会了欲扬先抑的写法,突出了冬天百草园的乐趣。(这种手法在鲁迅的另外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中有了更明显的体现)。学习课文中的经典作品就是给孩子们推荐写作时可供借鉴的模板和典范。鲁迅的文章无疑是不二选择。
2.《再塑生命的人》这篇文章选自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同样也是中学阶段国家教育部推荐孩子们必须完成的经典名著之一。借由这篇文章引领孩子们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由一篇文章带动整本书阅读。让孩子们了解海伦·凯勒一岁多时被重病夺去了听力和视力,从此陷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她之所以能走出黑暗并取得那么高的成就,除了她自己顽强不屈的努力之外,她的老师沙莉文也功不可没。这对孩子们培养顽强不屈、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都是相当有必要的。
3.《论语》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作为几千年求学为政的准则,作为国学经典中的的经典,让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初中生来学习,其必要性、重要性不言而喻。《论语》不止可以作为一种导向,更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因为它已经融入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血脉中,并且随着时代脉搏的跳动,流淌不息。更不必说课文中所选的这十二则语录主要阐述了求得知识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可以启迪中学生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不只是这些。孩子们还可以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明白及时复习的重要性;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知道学习与思考、学习与兴趣之间的重要联系;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学会谦虚,学会取长补短,查漏补缺;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明白目标志向的重要性;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中学会珍惜时间;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懂得了反思、自我反省何其重要………
经典不愧为经典,里边哪怕角角落落里都是够孩子们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期中考试在即,用这种方式——看目录或者画思维导图的方式,领着孩子们从课本中跳出来,知道两个月来学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忘记了什么?有的放矢的去复习,提高备考的时效性。
孩子们,现在对第三单元的了解是不是比之前稍微清晰一点、透彻一点了呢?那么,废话少说,再次沉浸到课本里,认真复习去吧。相信期中考试一定会拿到一个让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