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过几个月,大学就要开学了,但是,目前大学生没有教材,这个问题该如何应对?
审定全国教材
这是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啊!停滞了十一年的高考的中国,教材是个什么样的呢?
夏默提出,审定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的五花八门的教材。
于是,把所有的教材弄来,仔细地看,几天下来,他们累得精疲力尽,也惊得瞠目结舌。
全国教材的实际情况,相当糟糕,大部分教材不讲逻辑性、连贯性,只突出政治性,而且乱删乱改的情况,极为常见。
老师无法教,学生无法学,看起来,所有的教材都不能用,要重新编写。

重新编写教材
现在的情况,是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组织大批全国最优秀的专家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闭门编写教材;第二,要组织编教材的原材料,但是,全国也找不到原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首先,要征調上百位专家和业务骨干,用将近一年时间,来北京封闭工作;其次,教材的事,在国内解决不了,之后,求助于向国外购买教材。
当邓小平看到报告后,当即找来刘西尧,斩钉截铁地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哪怕是微紧裤带,也要办教育。
邓小平表示,我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一定要把最能反应现代化的先进水平,同时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新教材,搞出来。
与此同时,邓小平让刘西尧着手起草文件,从全国集中各类专家,到北京进行教材的改编与修订工作,以保证教材的质量。
他要求,编写教材,一定要吸收世界先进的东西,洋为中用,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更是重中之重。
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才能起到长治久安的作用。

征調专家
一个礼拜后,中央下发文件,各地教育部工作人员,到全国各地的机关学校、科研机构教育部门,征调各领域专家,这一举措,得到了大江南北的积极响应。
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俩百多位专家,几乎同时冒着初冬的寒风,前往北京,关起门来,在封闭状态下,修改教材。
但是,许多专家的思想,还停滞在几十年前,思想禁锢,是修改教材最大的一个问题,当务之急,是马上出国购买国外教材,打开大家的思路。

购买外国教材
夏默去了外交部,但是,外交部也没有外汇,专门购买教材,这样,只能请示邓小平了。
邓小平接到了这个难题,他没有马上批这个文件,而是坐车直奔李先念处,他要搬动李先念这个财神爷。
再苦也不能苦教育,不能委屈了孩子们,他们今天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国家明天的复兴程度,一路上,邓小平这样想着。
他见到李先念,谈到了重编教材的问题,以及缺少一笔外汇,购买国外教材的问题。

但是,目前国家外汇储备很少,要拿出10万美金,确实很难办。
邓小平劝他,现在花10万美金,20年后,按一万倍偿还,这个生意,稳赚不赔,李先念只好答应了他。
邓小平回来后,表情严肃地对夏默说,国家的外汇储备非常紧张,这笔钱,是从国家牙缝里挤出来的,你要好好利用,不能有一点浪费,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夏默听了后,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当夏默把国外的俩千多本教材买回来后,让一百多位专家都震惊不已,大家连续几天,都在翻看、思考、讨论和感叹。
国外的科技发达,教材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而我国,还在最基础的水平,差距确实很大。

摸清国外经济情况
邓小平召集夏默,问他对西方经济现状有什么认识?
夏默用谨慎的语气回答说,西方经济确实已经很发达了,但是目前资本普遍过剩,急于寻找出路,尤其是海外的投资市场更甚。
邓小平笑着说,你说的没错,西方国家急于寻找投资市场,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个契机。
他要求夏默,多关注一下国外的科教和经济发展。
夏默认为,我国应该与美国、英国、日本等互派留学生,加强学术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国内水平的提高。
邓小平非常同意夏默的提议,他也对这个问题,考虑了很多次。
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全力以赴地组织大家,教材编写工作。
三个月以来,所有的专家,都封闭在一个宾馆里,开始编写教程,邓小平曾去探望这些专家,鼓励他们,要尽快编写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教材,以形成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这个决定,让今后中国的教育和科技,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的教育,和世界先进国家的教育连接了起来,我们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而是和世界连接成了一个整体。
中国,慢慢地迈开了步伐,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都与邓小平的决定和眼光是分不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