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期让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想要了解一个事情,首先就在于对这个词的理解。
最近两年《国家宝藏》、《大国工匠》等节目的播出,让我对匠人充满了崇拜。
但今天,它从天堂掉落在了地下,距离感消失了,亲切感增加了。
问题一:什么是匠人,它与艺术有何区别?
首先从创新性上来看:匠心不需要创新,是重复做一件事情;艺术是富有想象和创意的。
就像两个人,一个刚直,一个圆润。而这正是日本和中国的区别。
日本人在某一件事上讲究规则与章程。
在山下看周围;对每件事都注重仪式感。
如:炸小吃的人赠送的画上写有自己的小诗;水利工程的碑上也要标上一句古诗;就连自杀都有一套标准……
中国人就较为圆滑,境界就更高了。爬上山看景写诗,我记得一本书上就写着,这些诗句既是文化,但对爬山的人更是一种激励。
更注重创新,所以才有书法和绘画作品流传于世。
飘姐注:当了解了两地的文化之后,在相同的环境下,才能更快地区分出国籍。
问题二:近两年国内宣扬工匠精神,主要是为了什么?
节目中,四个人都在思考近几年宣扬工匠精神是为了什么。
告诉人们不要创新,踏踏实实地把一件事情做好?
不是的。这样教出来的人都没有创新,俗称书呆子。
告诉人们要像这些匠人对待每一件事都认真一样,努力学习和工作?
也许是的。树立一个榜样,从而向喜爱的某一行业努力。
为了树立民族自信?
是的。改革开放以来,从近些年一些机器和研究成果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增添了一部分对祖国的热爱。
直到现如今,还有很多护肤品和硬件等都喜欢买国外的。
因为普遍都认为,外国的东西比国内的质量好。
所以《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推出,渐渐地让人们的视线转向国内。
问题三:工匠精神的推崇,会对国内造成什么影响?
节目中就有人担心,总是宣扬工匠精神会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比如,开始专注于一个事的耕耘;使人的创新力降低。
但小编并不认为如此。
首先,关于专注。
当一件事分配给你时,把它做到最好是你的本分。而工匠精神主要是运用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
其次,关于创新性。
国内近些年也产生了很多具有创造性的综艺节目和纪录片。
如《国家宝藏》、《上新啦故宫》、《一本好书》等等。
这些新型的综艺形式,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就像久未降雨后的第一场甘霖。
提醒着人们,现如今创新和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其中一环。
相当于根基,只有达到这个,人们才会买单。
所以,小编并未对此产生危机感。
问题四:用户从工匠精神中,到底收获了什么?
用户1:工匠精神是形容人的品质道德,比如无私奉献,不怕苦,不怕累,恪尽守则。
用户2:相信厚积薄发,步步践行勤勉踏实理念;用心演绎角色,处处坚守内心最初热忱。
用户3:我现在非常讨厌听到匠心和工匠精神这样的词。不是因为词本身,而是因为随便用的人。
飘姐注:因此做事要根据工匠的准则;自己知道就可以,切记非得表现出现,以此来获取别人的表扬。
工匠精神只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就像现如今的处女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