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早起但不能熬夜,成为我生活的一个特别,熬一次夜第二天一天都没有精神,遇到事我信奉早点起床解决,但不熬夜,也许是这些年生活逼出来的顾虑。
小时候和奶奶生活在乡下,家里有一亩自留地,油菜、芝麻、花生、大蒜、棉花、红薯、玉米套种,我和奶奶的生活基本能得到保障。
农活有季节性,错过时节影响产量,而奶奶年迈不堪承重,这些活自然落在我身上,从小学四年级我就能胜任这些工作。那时候每周只休息一天,周末干不完的活我只能早起加班加点。
赶时间,跑步前进,手底下还不能放慢,还得合理安排时间不能耽误功课。中考的时候竟然没有影响我被重点高中录取,也许就是个奇迹。
学生时代喜欢看书,自主阅读从伤痕文学、琼瑶言情、武打、名著一路走来,每天看会书成为了习惯,刚步入工作岗位也没有停下里。
走进婚姻、成为妈妈,工作之余,所有的时间被孩子的屎尿屁纠缠,难得有属于自己的时光。周末借一本书,本想晚上哄自己开心,小家伙缠着讲故事、哄睡,安顿好她的一切,困意早就涌上心头。
早起半个小时,端坐在书桌前,幽暗的灯光下阅读,和主人公共鸣,那份已经只可意味不可言传。就这样,见缝插针早上看一会书,阅读习惯终于保留了下来。
承包土地那几年,田间管理时间自己安排,滴水换组掐着时间轴,虽然雇了短工让他规定的时间操作,如果自己不到场,加上肥料再冲水间隔未必够。
于是,我只好在规定的时间点骑着我的小摩托提前到场,雇工也不好意思延误时间。
无论是滴水,还是除草、亦或者喷施叶面肥,我都比规定的时间早起几十分钟,环环相扣,秋收的时候,我名下承包的土地产量也能占到中等。
有同事调侃:“你个女同志管理土地还是有一把刷子的。”
我总是笑笑:“还不是我雇的工人会管理。”
早起一阵子,管理的节点都在合理的时间段,产量能差到哪里去?
职场被边缘化的那几年,更年期加持,体重不受控制,睡眠质量也大打折扣,甚至到了药物调理的程度。
听从医生建议:“药物只能起辅助作用,增加运动量。”
再边缘化,还要按时按点到工作岗位,引动只能安排在早上,一切都要为运动让路。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外出跑步,是很枯燥的事情,于是边跑步边听书两不耽误。
一段时间晨跑,睡眠质量有所提高,深度睡眠由20%慢慢上升,目前维持在35%左右。自然体重等各种生理指标也在正常范围,都是跑步衍生的结果。
别看每天早起一阵子,日积月累,量变达到质变,效果可是杠杠的:
青少年时代为了生存被迫早起干农活,让我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的习惯,做事动作快不拖泥带水、杀伐果断;
壮年美好的年华早起读书,扩大阅读量,为我现在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人到中年起早锻炼身体,既管理了身材,也杜绝了慢性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