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儿子看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其中有一个环节,由宋丹丹和沈腾用肢体动作表演四个字,下面两组人猜。一组的贾玲最先看出端倪,说出“哭笑交叉”。在此基础上,二组的巴图说出正确答案“悲喜交加”。经过沈腾对贾玲“哭笑交叉”的调侃,我和下面的观众一起,笑了好长时间。笑完之后,想了一些其他东西。
从“哭笑交叉”到“悲喜交加”,无疑,巴图比贾玲显得有文化。但就这个节目本身要达到的娱乐效果而言,贾玲更胜一筹一一一观众因“哭笑交叉”笑了,笑得很开心。而巴图,除了显得他比贾玲有文化,于观众而言,没有其他意义。也就是说,在这个节目环节,没有文化的贾玲比有文化的巴图更有价值感。
至此,我要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这是与生俱来的潜能,不是文化和学历决定的。面对这种先天的潜能,后天教育要做的,是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好的条件,让这独一无二的价值,茁壮成长,发扬光大。如贾玲,如沈腾,不管TA们的文化和学历是什么,挡不住人们的喜欢,这就是价值。
为什么要强调宽松的环境?因为只有放松的状态下,潜能才能激发,价值方能释放。而今日之教育,恰恰缺少这种宽松的环境,更多的是高压管理、繁重作业和焦虑父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众多,其中我认为有一点需引起改变,那就是人们对智能的认识。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数理、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交往、自省、自然探索,不同的是,有的人擅长这几种智能,有的人擅长另外几种智能。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根据这一理论的解释,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只不过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只要善于发现、科学引导,就会“天生我才必有用”。擅长语言的可以做演说家、记者、主持人等,擅长数理的可以去搞科学,擅长空间的可以当画家、建筑学家,擅长肢体运作的可以当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擅长音乐的可以作曲、指挥、唱歌,擅长人际交往的可以搞管理、协调,擅长内省的可以做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擅长自然探索的可以搞生物科学、拍摄《人与自然》科普宣传等。总之,人的能力和前途,不是光“语文”和“数学”决定的,也不是光学校的考试分数决定的,而是TA本身潜在的智能决定的。
对于我,一名家长,学校怎么教育,我无能为力,但就我们家长而言,要时刻告诫自己的是:放松心态,避免焦虑,相信“天生孩子必有用”;当好榜样,言传身教,剩下的,就顺其自然。8种智能,他还能都巧妙地避过?我是不会给他遗传这么好的运气的。将来即便没有什么文化,像贾玲那样,属于“哭笑交叉”的把式,只要自己自信快乐,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就是好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