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女儿买英语课外辅导书时,看到有寓言故事汇编的材料,拿起来翻看一下,那些熟悉的故事随即引起了我的关注。一说到寓言故事,可能马上就会想到伊索寓言,有许多的故事被选中为教科书上的课文。由于这些故事很能启发人的心智,所以受到许多人的欢迎。在书中看到了一些关于伊索的简介,于是就有了想更多了解一下关于伊索的故事,就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关于伊索的信息。
这一查,才看到伊索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关于伊索的故事还是有不少的版本,许多的内容比较雷同,从中找到了这一条信息——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而且长得很丑,但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传》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及后来陆陆续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
从中可以看到,伊索的许多智慧是依靠自己勤奋学习到的。童年时期是个哑巴,应该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调,想象一下,在2500多年前,一个奴隶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所能看到的信息应该都是个大概情况,如果从这些信息中去分析,可以看的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看过伊索的这些人生经历,再来看那些寓言故事,心中不由得会生出一些敬重之情。看到这些寓言故事大多都是经过后人凭记忆传载下来的,可以想象得到,这些故事是多么的受人欢迎,如若不然,又怎么会让人能记得这些故事。
寓言故事中有天鹅、大虾和梭鱼共同拉车,三个小伙伴都拼命的向前使劲,车依然不动。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大家的力量使不到一处,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的。有老鼠与狮子,讲的是狮子很强大瞧不起老鼠,结果是老鼠救了被困的狮子。
从那些生动的寓言故事中,看到的是各种在困境面前的抉择,给人们的是一个思考的空间,这一种智慧通过第三方的语言传达出来,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效果。反观我们的成语故事,也具有相同的效果,用四字的成语就把一个故事形象的概括了出来。
写到这里,觉得好像已经把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写了出来,可是却又觉得意犹未尽,再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道从那个角度来阐述。由此可见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还很匮乏,需要去了解更多寓言故事的相关知识,才可以更加详细的把寓言故事中蕴藏的智慧诠释详尽。
由伊索的故事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以他的出身决定的,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勤奋与努力获取的。以前总是听到这样的话,你们的条件这么好,不努力学习真是太亏了。可是当时的自己又怎么能体会到什么条件差与好呢?现在自己已身为父母,条件比以前更好,虽然勤奋与努力的方向已发生了改变,但是其性质仍未发生改变。勤奋与努力依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模式,所以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依然像一个学生那样充满求知欲望。用知识来填充自己的头脑,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来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