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假,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写一份一周感悟。
这一周,对自己的表现比较满意。

12小时44分,包括了上班时的听书时间。这个星期,几乎没有在刷小视频了,慢慢的就把时间安排在阅读上了。
发现上班听书比听歌要有趣的多,尤其是听历史方面的书,于是昨天晚上便下载了微信听书,如果好听,便决定后期要充个会员。这样,上班和听书相互不干扰。
微信读书里面的有声读本基本上都是一个女音,而且声音单调没感情。但是我发觉听声音好听的主播读书、讲书是一种特别的视觉享受。
因为自己是英文小白,为了重新学英语,便买了一个便宜的小学生音标学习神器,想着自己用完了,将来还可以给闺女们用。

每天醒来听一边,睡前听一边,慢慢的就可以把音标发音给听熟了。
想起我上初中的时候,只能听老师读或者听老师放的录音机。但是感觉就像在听天书,还没有反应过来呢,她们就已经读完、放完了。
记得那时候,老爸给姐姐买了一个步步高复读机,但是作用也不大。因为听不懂,即使重复放,也依然听不懂,最后都会换上自己喜欢听的音乐磁带。
近日经过几天的听读,音标发音基本上知道怎么读了,可是我还是不能放开声音的跟着读。
《文心》一书中的第十四章——书声,就特别的讲明了“读”的重要性。
我上学的时候,早读课基本上都是紧闭嘴巴或者小声阅读,所以要背诵的古诗词、课文、英语单词等基本上都不能入脑入心,古文没办法记全,英语单词听写基本上都是不及格。没有放开自己大声读出声音,其实从侧面来说,也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害怕自己的发音不准确,害怕自己读出来的音调会被他人取笑。现在想来,当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都是一个问题,所以注定学业无成。
学生时代唯一养的好习惯就是喜欢看书和写日记。
随时可以静下心看书,对书有种特别的执着,哪怕这本书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小说。
喜欢写日记,学生时代的日记本有三四本,有些是连续几个月天天写,尤其是初三接近中考那段时间,天天晚上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有些是高中时期隔几天写,记录的是自己的烦恼,少女思春暗恋的烦恼。离开学校后,一直到遇见简书之前,我基本上都没有写日记。
不写日记的时光里,总觉得人生很混沌。有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如今又坚持了将近两年的写日记,慢慢的又找回了自己,并让自己慢慢的发生改变。
所以日记对我来说,并不是简单的记录和吐槽,而是心灵的打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