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一周的时间,集中精力读完了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精读完以后不敢说是醍醐灌顶,可也算是如沐春风。
这是一本信息量很大、知识量很多、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它使我对“领导”和“领导力”这两个概念有了更加精准的认识,更加深刻的剖析,同时我们也要辩证看待书中的观点,也不要妄自菲薄、随意评判,因为如果我们不是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到作者的初衷和本意。
要想明白什么是领导力,前提是要整明白两个角色:领导者与管理者。按照樊登老师的观点,管理团队中有三种角色定位:下层执行,中层管理,上层领导。下层执行者是初级管理者,身体力行、模范带头,引领团队成员去干、去拼,就如同部队里的排长、班长带领小工兵训练执勤;中层管理者相当于整个团队的管家,也可以说是某个部门领导,需要面面俱到,认真负责,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事宜,比如连队的指导员、连长或者政治部门的首长等;上层领导无非就是高级管理者,负责研究事项、拍板决策、发出命令,比如企业的董事会成员、机关单位的党组成员或者部队里的党委常委。
领导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是一股神秘的力量,同时又是非常具体而又实际的行动。
王侯将相,非有种矣。从远古时代,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如今的小康盛世,每一个团队、每一个社会都不缺乏也离不开管理者、领导者,有人不禁会问,难道这些人都是天生的管理者,他们天生就被赋予了某种领导力吗?就如同《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即使他们天生高贵,但也不会天生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清初,康熙大帝缔造了一个世纪王朝,可康熙在年少时付出的汗水与努力却很少被人所知。他八岁登基,在登基之前他就已经对琴棋书画、礼御射术、四书五经样样精通,过的是常人无法忍受的煎熬生活,用现在很时髦的话就是康熙从小在刻意练习怎么去当皇帝。连一代帝王都刻意去练习当领导,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领导力并不是一个人基因自带的能力。
身在兵位,胸为将谋。我之所以把文章的题目写为门外汉谈领导力,那是因为目前来看,我们都不是上层领导,可能仅仅是一个尚未入门的初级管理者,是一个领导团队的门外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首先我们要有一颗当领导的心。在部队,无论是机关参谋、干事还是助理,在企业不论是秘书还是助手,不仅是领导手下的办事员,更是领导身边的智囊团,要时刻为领导反馈建议、出谋划策,站在领导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谋划布局,这也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个人的“领导力意识”。当我们具备了领导力意识之后,才会在实践中揣摩、体会、践行,才会按照樊登老师所说的方法去刻意练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终有一天,你会走上领导岗位,但我们要深知一将无能会累死千军。如果你是一个读书会的会长,首先在能力上要匹配60%(或其他)以上,才能把正方向,营造凝聚力,剩下的40%能力就需要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我也是一个喜欢挑战的热血青年,正所谓无知者无畏,下基层干指导员时能力几乎为0,能力与岗位要求完全不匹配,最开始时压力远远大于动力。但一年里,我确实成长了很多,主要还是得益于大家的包容、同事的帮助,得益于自己对自己的不放弃。
领导力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即是一种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展现。我们可以深入学习樊登老师书中9个方面的内容,照照镜子好好剖析一下自己。
不得不承认,在领导力这方面,我还是一个小学一年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