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之杨朱读感

作者: 无为而修 | 来源:发表于2024-05-04 07:38 被阅读0次

杨朱到鲁国游览,住在孟氏家中。孟氏问他:“做人就是了,为什么要名声呢?”杨朱回答说:“要以名声去发财。”孟氏又问:“已经富了,为什么还不停止呢?”杨朱说:“为做官。”孟氏又问:“已经做官了,为什么还不停止呢?”杨朱说:“为了死后丧事的荣耀。”孟氏又问:“已经死了,还为什么呢?”杨朱说:“为子孙。”孟氏又问:“名声对子孙有什么好处?”杨朱说:“名声是身体辛苦、心念焦虑才能得到的。伴随着名声而来的,好处可以及于宗族,利益可以遍施乡里,又何况子孙呢?”孟氏说:“凡是追求名声的人必须廉洁,廉洁就会贫穷;凡是追求名声的人必须谦让,谦让就会低贱。”杨朱说:“管仲当齐国宰相的时候,国君yín乱,他也yín乱;国君奢侈,他也奢侈。意志与国君相合,言论被国君听从,治国之道顺利实行,齐国在诸侯中成为霸主。死了以后,管仲还是管仲。田氏当齐国宰相的时候,国君富有,他便贫苦;国君搜括,他便施舍。老百姓都归向于他,他因而占有了齐国,子子孙孙享受,至今没有断绝。像这样,真实的名声会贫穷,虚假的名声会富贵。”杨朱又说:“有实事的没有名声,有名声的没有实事。名声这东西,实际上是虚伪的。过去尧舜虚伪地把天下让给许由、善卷,而实际上并没有失去天下,享受帝位达百年之久。伯夷、叔齐真实地把孤竹国君位让了出来而终于失掉了国家,饿死在首阳山上。真实与虚伪的区别,就像这样明白。”

以上是对原文的一种译文,真实和虚伪的区别就是在于一个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是否成为一个盛世,其实都是后人的评价的,

相关文章

  • 怎么保障:乐生逸身?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杨朱第六06总第085篇 列子杨朱篇论述如何养性、如何活着的问题,最终究...

  • 名声:真实与虚伪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杨朱第七01总第080篇 列子杨朱篇主要讲了如何养性、如何生活问题。开篇首...

  • 一毛不拔

    《列子·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

  • 治天下:人人不损一毫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杨朱第六05总第084篇 杨朱说:“伯成子高不耗用一根毫毛为外物谋利,放...

  • 【南怀瑾老师】物极必反的道理

    物极必反的道理 本文摘录自 《列子臆说》 【季梁之死,杨朱望其门而歌;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隶人之生,隶人之死...

  • 我的人生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杨朱篇》。 杨朱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因为杨朱的历史和著作、学说都被抹杀,几乎消失...

  • 列子杨朱篇:经典回顾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杨朱第六08总第087篇 一、经典语录 实名贫,伪名富。 实无名,名无实...

  • 杨朱的生死观和养生之道

    杨朱是战国时期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家,虽然他的生平和著作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但我们还能从《列子·杨朱篇》中探寻到杨朱的一...

  • 【南怀瑾老师】做善事必须要小心的道理

    做善事必须要小心的道理 本文摘录自 《列子臆说》 【杨朱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

  • 杨朱的“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原文出自战国列子《列子•杨朱》,直译为:姑且追求今生的快乐吧,哪有工夫考虑死后的事情呢? 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列子》之杨朱读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pz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