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有妈妈询问,“怎么帮助宝宝做英语启蒙呀?”
然后,很快就会有人胸有成竹地回答“磨耳朵呗”。
磨耳朵,作为幼儿英语启蒙中比较高频的词汇,已经成为普遍公认“万能药”,能包治百病的那种。
磨耳朵,实质就是为宝宝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创设一种浸润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促使宝宝得以浸润其中并初步形成一定的语言感觉,架构基本的语言范式,进而实现语言的输入。
磨耳朵→大量的语言输入→完美的语言输出
这样看来,幼儿英语学习似乎真的很简单。
但单纯的磨耳朵就能实现妈妈们迫切想要实现的语言材料输入吗?
这里存在巨大的误区:
磨耳朵就等于输入,输入就可以输出。
磨耳朵如果只是磨了耳朵,而没有启迪心智,是不可能实现高质量的输出的。
第一,输入的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创设浸润式语言学习环境,必须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根据研究,要实现平均每天五个小时以上的听音磨耳,才能够达到创设语言环境的目的,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入。
但其实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宝宝每天的日常生活安排中还要包括其他内容,是不可能达到五个小时完全的英式。
第二,所输入的语言材料应符合一定的标准。既要稍微高于宝宝的认知水平,又应能够让宝宝在努力后能够较好地理解。
Thomas Demerath指出,用英语故事或新闻来磨耳朵的确是在家里为宝宝营造英语环境的一个最简便的方法。但应确保宝宝能够听懂并理解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才能有良好的效果。随意、大量、芜杂地播放语言材料,只会让宝宝觉得身处异界,无所适从。
总之,无目的、无规划的磨耳朵,其实只是爸爸妈妈们的一种自我安慰。
但这里并不是要全盘否定“磨耳朵”,磨耳朵如果只是无意识的泛听,所起到的作用与投注的时间精力相比,真的过于微弱。
爸爸妈妈在带孩子磨耳朵的时候,要规避开这些误区,采用正确的磨耳朵方法。
首先,要有计划。制定计划是让磨耳朵变得系统起来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设置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及每日学习任务。使整个磨耳朵是在稳步有序状态下推进的。
其次,要有质量。磨耳朵,包括泛听和精听两部分,在保证足够量泛听的同时,要有高质量的精听。泛听,确保宝宝在需要学习的敏感时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需要材料,形成一定的语言感觉,为后续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精听,则确保宝宝在良好语言环境的辅助下真正理解大部分语言材料,并适当运用。
最后,要有反馈。语言学习需要情感、意愿和互动,更需要有一定的反馈。爸爸妈妈要将语言学习融入到宝宝的生活中,鼓励宝宝大胆说出来,真正弄懂学会。
单纯磨耳朵,只是大量输入,却“不问结果”,只会遗憾地错过一场花期。做智慧型家长,应心中有所谋划,确保语言学习成为宝宝生活的一部分,鼓励宝宝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自然输入,完美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