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焦虑

作者: Blackpaws | 来源:发表于2017-11-18 14:43 被阅读52次

如果有人问,你能想得起来的德国喜剧是哪一部,我猜多半得回推到2003年,那部《再见列宁》。

时隔十三年(2016年),才又出来一部《托尼·厄德曼》(Toni Erdmann),堪称标志性的二十一世纪幽默。

全球化,绝对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几大撕X主题之一。

十一月才刚过俩星期,先是看见BBC又新拍了E.M福斯特上世界初的作品《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社会福利、贫富对立、英国该由谁来继承(德国后裔施莱格姐妹是否可以)是它的主题。这是吴尔芙所说人性发生变化的1910年前后的故事,也是当今英国的困境。接着,以研究大英帝国和全球化历史著称的哈佛大学玛雅·贾森瑙夫教授(Maya Jasanoff)推出新书《破晓时分的观察:全球化世界里的约瑟夫·康拉德》(TheDawn Watch: Joseph Conrad in a Global World)。这个话题如今无处不在。

《托尼·厄德曼》格调忧伤,将近三个小时满是黑色幽默。它看似关于一对父女的疏离,随处戳中观众笑点;而令人捧腹大笑的荒唐中间,悲伤的影子挥之不去,你随时都有想哭的冲动。它更像一份代际冲突的德国研究,也像一篇对全球化所导致危害的控诉。

女儿伊内斯·康拉迪(Ines Conradi),一个敏感脆弱的工作狂,正在某一间“500强”跨国咨询企业里拼命工作,向上爬。常驻布加勒斯特,负责一个石油公司的外包咨询业务,看似冷静多刺,骨子里对她职场、事业、各种正能量谎言已十分厌倦。

父亲温弗莱德(Winfried)一头灰白乱发,以一种从容冷静的姿态,在顽皮搞怪中隐藏着的苦涩讥讽来与世界相处。他衬衣胸前的口袋里,随时装着一幅玩具店买的假牙,伺机就会摸出来带上。他是一名中学音乐老师,平日里与一只盲眼老狗威利为伴,不时会去探望他年迈的母亲。

这对父女已趋疏远。

二人是德国社会中两代人的典型:战后重建者,和重建后国家的继承者。他们之间有着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疯疯癫癫不入流,却招人喜欢,他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但是这个角色既派不上用途,还碍手碍脚。另一个专注现实,雄心勃勃,却沦为各类新型自由的奴隶——永远不知放松。

电影开始不久,在温弗莱德和伊内斯的助理安卡之间有过一段简短的对话,发生在布加勒斯特一个一尘不染的高级写字楼里。安卡是这个跨国企业的一名罗马尼亚本地雇员,温弗莱德不明白一个英文词“表现”(performance)的含义。安卡告诉她,那指的是她的工作方式,以及更重要的,是她服从职场规则和习惯的能力。如果“表现”对于安卡和伊内斯而言是服从规则的话,那么在这个走路晃晃悠悠,胡子拉碴,一头灰色乱发,喜欢胡闹的音乐老师眼里,则恰恰相反:表现,可以是表演、假装,但最关键的,是要向被标准化的生活提出生命存在意义上的抗议。

所以这个表面上的父女情感绑定故事表达的是代际冲突。婴儿潮一代的温弗莱德,曾经有过奢侈的青年时代,他们无拘无束地把摈弃责任感和理想主义混为一谈;到了中年,离婚,与狗为伴。在这种永远的半成年人生活状态中,他保持了不对任何事情报以严肃态度的生活习惯。

伊内斯则无缘享受这份奢侈。像大部分出自或多或少具有反文化意识的父母的孩子一样,她的反叛,恰恰是回归主流体制。她的一切——从不离身的手机,裁剪得干脆利落的西装,“修剪”得没有一丝多余的体型,以及冰冷坚硬的态度——都像是对她胡闹父亲的反叛。伊内斯的日常,就是迂回在合同谈判和销售演讲报告之间,忙于应付难缠的客户,忙于与同事周旋。她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在里面为自己打拼一席之地。

当温弗莱德的婴儿潮嬉皮理想,与伊内斯的二十一世纪冷眼嫉俗相冲突时,原生家庭的伤疤开始被揭开,杀伤力愈演愈烈。于是在看似家庭关系的影片背后,电影更大的野心暴露出来,它在追踪政治腐败、经济不稳、以及冷酷漠然的当代欧洲。

当父亲不期而至来到布加勒斯特时,伊内斯的所有秩序被打破。温弗莱德戴着一顶乱蓬蓬的假发,和那副假龅牙出现了。他向女儿的同事自我介绍为“托尼·厄德曼”,是一名酷爱交际的职业“人生导师”。他跨过了所有能跨过的界限,把伊内斯这期间所经历的职场事件一一搞砸。然而拔出萝卜带出的泥,却远在滑稽搞笑之上,伊内斯在父亲不明世事的探究下,将她项目背后不光彩的的真实目的脱口而出,全球化浪潮中的跨国、外包这些时髦事物正在吞噬本国工人的就业这个主题,不期然间就跳了出来。

布加勒斯特附近油田工地

但是全片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政治表达。如果借用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由电影给出答案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该由电影院来提问题了。

你几乎能感觉到人们的焦虑,欧洲何去何从,德国将变成什么样,欧盟的价值,与高度现代化一同降临的道德妥协,以及人类尊严的牺牲,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普通公民想要跟上节奏的挣扎。在亲密的家庭故事中,看见欧洲的割裂和现实的愚蠢。

温弗莱德(托尼)当然是个烦人的家伙,他试图与女儿重新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跟踪、尾随、偷窥、不请自来——很难让人接受。而另一方面,在伊内斯那吞噬灵魂的的职业生涯中,企业的贪腐和道德沦丧却也是每天的日常。

如此的焦虑,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

但是,如此的痛苦绝不能毫无意义。在伊内斯扎伤的脚趾头,温弗莱德的假牙这一系列闹剧的合奏中,托尼·厄德曼一点一点地,把丢人变成了共情,把尴尬变成了接受。这与托拉多雷的《天堂之旅》或者小津安二郎的《东京故事》都不一样,最后我们发现,这一段父女关系的旅途,意不在告诉我们,生活原本是无望的。相反,它想提醒我们醒过来,去发现可能存在的更好。在从头到尾的尴尬中,温弗莱德那些没有界限的疯傻,打开了女儿身上的枷锁,击碎了她身上穿着的职业盔甲,使得她在不相识的众人面前高歌惠特妮·休斯顿,把“团队建设”活动搞成了裸体鸡尾酒派对。在这两个高潮情景当中,我们看见那个一丝不苟精致严谨的伊内斯,她不堪一击,充满人性,需要爱。

相关文章

  • 德国的焦虑

    如果有人问,你能想得起来的德国喜剧是哪一部,我猜多半得回推到2003年,那部《再见列宁》。 时隔十三年(2016年...

  • 日更前的小心思

    我最近很焦虑,尽管我暑假公费在德国研学了一段时间,期末也是综测第一。 但我还是很焦虑,我清晰的知道这种焦虑源于我原...

  • 二战复盘之斯拉夫之怒

    被人打到家门口的苏联,被德国的突然袭击,被希特勒欺骗的愤怒现在已变成对自己能否战胜德国的焦虑与不安,而看似无敌的德...

  • 了解焦虑,关爱自己

    焦虑本身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就如是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所说,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

  • 干着急

    养孩子心事没完没了,高中毕业焦虑能考个什么大学?大学毕业了更焦虑,找个什么工作? 女儿德国留学四年,通...

  • 保持单身

    这一次德国出差,我很紧张,虽说出发之前听同事说在德国办事处公司已经有一位技术很牛的专家在,让我不必过于焦虑,但这更...

  • 德国,德国

    来到法兰克福这座城市已经三天了,时差还没倒过来,每天凌晨三点就醒,晚上七八点就昏昏欲睡,简直与我八九十岁的奶奶有着...

  • 德国德国

    在火车上,无网无聊无困意,写写德国吧!一直欠着这篇,不写也不是事。 德国的许多东西都让我惊奇甚至惊叹!之前不知道还...

  • 每日听书笔记-76,心流,迷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将焦虑看成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找到重要目标的情绪,只有我们同重要的人生目标失去联链接,焦虑就会向我...

  • 生命觉

    写在前面的话: 以下翻译是节选自德国知名的人智学医生和治疗教育学者Henning Kohler的著作《与焦虑、紧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国的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ve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