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的今天,犹历历在目。
儿子中考成绩不佳,再看他平时学习状态懒散,做事拖拖拉拉,让我和他爸下定决心把他送到我曾经的母校、现在以校风管理严格而闻名全国的毛坦厂中学。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九月九日那天带儿子到学校报到了。一走进母校大门,我瞬间分不清东西南北。九号是整个高一年级报名的日子,校园里到处都是送学生的家长,家长们个个喜气洋洋,仿佛是把孩子送进大学的校门。毛坦厂中学在民间已被戏称为“毛大”了。上了毛中就相当于一条腿已踏进大学的校门。在校园里折腾了好一阵,最后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找到了儿子的宿舍楼。没来之前就听别人说宿管阿姨特别厉害,但孩子出门在外,也只有请宿管阿姨多关照,正忐忑中,忽然发现阿姨很眼熟,她对我也颇有印象,互相攀谈中才知道她原来是我父亲的学生。我心里一阵欣喜,尽管知道今后一切都要靠孩子自己,但还是近乎讨好的要了阿姨的电话号码,仿佛这样才能安心。
因为是老宿舍楼,条件一般,里面没有空调,连电扇也没有。有独立的卫生间,但没有淋浴,洗澡需要自己打水。儿子的寝室里除了一个本地学生,其余九个都是外地的。家长们都在忙着给孩子整理床铺,洗衣服。可孩子们呢?对即将到来的独立生活和学习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我尝试着让平时什么都依赖我的儿子自己去找班级,没想到他很爽快的答应了。我松了口气,忙着把儿子的湿衣服拿出来晾上,却发现没有衣架,正考虑去买时,已有三位家长陆陆续续从外面买了回来,我心里无限感慨,这就是父母,事无巨细,尽可能把孩子打点的妥妥当当的。整个上午都在家长的忙忙碌碌中,孩子们的沉默寡言中度过。
中午我带孩子在同学那里吃饭,吃过饭儿子就要回教室,说老师要求一点半进班开班会。我想看看儿子的学习环境,于是跟着儿子来到高一年级教学楼,教室很大,但都排满了桌椅,教室里有空调,能让孩子们在比较舒适的环境里学习,与别的学校不同的是,每个教室都安上了摄像头,老师可以不在教室也能观察到学生们的一举一动。在毛中,没有隐私,看来是所言非虚了。
五点左右儿子兴冲冲回来了,问他感觉怎样,他说挺好的。我又松了口气。吃完晚饭,送儿子回寝室,几个孩子的家长都走了,六个孩子都躺在床上一声不吭,也不去吃晚饭,我看了挺难受,说了些鼓励他们的话。尽管如此,也不能化解他们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庇佑所带来的伤痛。 孩子啊!你要明白,人生总要迈开这一步。(原创)
因为是开学第一天,高一晚自习只上到晚上九点二十,平时要到十点二十,十一点熄灯。我没有办法知道这个晚上下了晚自习后儿子第一次自己打水洗澡,第一次洗衣服是怎样的情景了。
第二天早餐时间,我站在校门口等儿子,看着穿着清一色校服的学生从大门里涌出来,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一直等了五分钟左右才看见满头大汗的儿子从里面出来,问他怎么出来这么晚,他说班级离学校大门太远,本来还想问问他班里情况,可根本没时间,匆匆吃了几口,就跑回学校了。中饭和晚饭的情况也都大致如此。三餐饭加起来不到十分钟。看着嘴巴里还包着饭就跑远的儿子,我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个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吃饭比他八十几岁奶奶还要慢的少爷终于迈开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中饭时儿子唯一对我说的一句话是问我什么时候走,我说晚上,他说哦,没有任何表情。已经开始独立的儿子已学会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了。晚饭后甚至没来得及说再见,他便匆匆跑掉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的心里隐隐的有些失落。
离开学校前,看到学校大门口,一个高一男生哭着不愿意进校门,他的妈妈也是心力交瘁。我的心堵了好久。
车离小镇越来越远了,我走了,可我的心留在了那里。
后记:离开儿子的几天,我都在煎熬中度过。因为学校规定不能带手机,我和儿子的联系只能在每星期天的中午。在等待中,终于等来了儿子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即陌生又熟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对目前的生活和学习是自信的,仅这一点让我长舒了一口气。今天晚上我暂时能睡个好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