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

作者: 马文Marvin | 来源:发表于2015-07-20 02:18 被阅读796次

作者:老子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版本:2009年4月第二版,2009年5月第二次印刷
来源:潘雪玲赠

没有想到会是在这个时间,以这样的方式拿起《道德经》并通读了起来,12天前第一次见到雪玲姐,为她的知性所钦佩,谈话间她提到对《道德经》的感受和认知,让我对此经典国学著作肃然起敬,应之一读,没想到三天后雪玲姐就赠送了此书与我,特别喜欢这样因缘而起的阅读,在读一本书的同时,交一个朋友。

先看看道、德的解释,以及道和德的关系:

“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我的浅薄理解是:道是理念,德是行动,道是形而上学,德是形而下学

《道德经》的背景介绍: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我最喜欢《道德经》中的第七十二章《知难章》: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这一章体现了老子人性的一面(也圆了《道德经》在逻辑上的完备性),老子的一生可谓失意居多,最高职位也只是周守藏室之史也。在《史记·老子列传》里有这样的记载:“他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这便是他人生感叹的一部分。虽然老子主张行无言之教,但是他并非自甘默默无闻,他也希望自己的各种思想原则能通行于世。这里老子既称许自己的主张切近简要,明了易行,又慨叹世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的才华,不买自己的账。也因此,他深感曲高和寡而不得不“被褐怀玉”。

第八章中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契合了哈耶克:“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之一。只有金钱才会向穷人开放,而权力永远不会”中的部分观点,金钱和水一样,其实都没有善恶之分,是用水、用金钱的人使之产生了善恶的属性。

张远山曾经有文《反道德的道德高标》对我有较大的影响,发现也是比较契合《道德经》的观点,算是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逻辑出发点,对以后进一步阅读相关的著述多有裨益。

相关文章

  • 让更多的人读读老子《道德经》——弘道积德老子文化奖

    让更多的人读读老子《道德经》——弘道积德老子文化奖 让更多的人读读老子《道德经》——弘道积德老子文化奖 让《道德经...

  • 《道德经》帛书版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德道经 道家 道学 帛书版 《<老子>帛书校勘版》 《老子》(道德经)由老子作于春秋之前(一...

  • 《道德经》浅探

    《道德经》那些糊涂帐 《道德经》,《老子》,老子。 李耳,太史儋,老莱子。《史记》将老子韩非同列,《汉书》曰《道德...

  • “老子”177句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177句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年代: 先秦 老子作品: 《道德经》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

  • 《老子》

    “老子”177句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年代: 先秦 老子作品: 《道德经》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

  • 老子及《道德经》

    桑最近苦读《道德经》,希望有所裨益。 《老子》又称《道德经》,作者是老子。 老子又称老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楚国人,...

  • 每天读《道德经》第一天

    《道德经》原名《老子》,汉代的河上所著的《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成《道经》和《德经》,古有道德经。今日...

  • 道德经和老子

    关于《道德经》和老子嘛,阿海也想说上那么几句。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

  • 老子究竟如何写出惊天《道德经》?

    老子究竟如何写出惊天《道德经》? 神州日知 乐儿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

  • 道德经作者的分析之二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春秋末期人。老子,道德经,尹喜。三者之间是单线联系。能够证实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的只有尹喜一人。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ep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