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重庆万州的22路公交车司机,在经历与女乘客数分钟的争吵和击打之后,公交车跨越双黄线,逆行撞上小轿车和护栏,掉入长江。
15个人的生命,就这样轻易地结束了,甚至还有全部坐在车里的一家四口…
关于司机是否因冲动故意开车撞桥(没有减速)暂时还没有定论,但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女乘客确实骂人并且动手打了司机;二是司机的应急处置很不“老司机”。
关于这件事情的矛盾双方,让我们来看一看。
一、女乘客
女乘客肯定是主要的责任人,她的无理取闹,引发了最后的悲剧。但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让她能够如此大胆的欺负司机——这个决定全车人命运的人。是什么让这类新闻不绝于耳,让公交司机履受打骂而无法维权?
网上有说法,公交司机被袭击也不是新鲜事,之前许多司机也报过警,但是警察来了也是批评教育一下,并不能起到威慑作用。所以,很明显我们的法律对公交车司机的保护不够。
从各类信息中我们也知道,许多国家都没能避免类似的情况,但是很多国家会把侵犯公交司机的处罚加大,这样违法成本增加,那些人在忍耐和被追责之间,就需要重新考量一番了。
像这次的事故,如果没有公交出事,而只是司机挨了一顿打忍气吞声过去了,挑衅的女乘客或许还会自豪呢!我就欺负你,看你能把我怎样。
我想起来欧美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在遇到一些案件时,法院会抽调一些有选举权的公民,对涉案人是否有罪进行讨论。所有的陪审团成员(约6-12人)最终只能有一个一致的结论。这个一致的结论,大概也就体现了普通公民的法律常识。电影《十二怒汉》讲得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精彩至极。我们的国家,在合适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制服呢?
二、司机
司机在本次事件中,有很多种方法来避免这次惨烈的事故,但是他采用的是最坏的一种。
他可以在争吵开始的时候,或者受到击打时立即靠边停车报警。以他一个老司机的身份,是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他可以在汽车方向跑偏以后,紧急制动或者回转方向,使汽车避免撞桥。
司机、医生、厨师这一类的岗位的从业者,可以在一瞬间直接决定其他人的(甚至是很多人)命运,是要承担巨大的责任的。也正因如此,从业人员的各方面要求、待遇、保护都应该达到比较高的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