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出生于1940年,今年79岁,初小文化程度(小学四年级)。我母亲去世已15年了,父亲在母亲去世后,找了一个老伴儿,现在老家山花沙湾居住。
父亲虽只有初小文化,却自学成才,下学后,干过大队会计,跑过乡邮,安装过电话线及线杆,最后稳定的职业是教师。最初是民办教师,干了几年教育系统裁人,被裁减回家务农,没几年,因缺人又返回教师岗位,后来参加了民转公考试,考过了成为公办老师,一直干到了退休。
父亲在教师岗位上认真负责,后来当上了小学校长,多次评为优秀教师,所在学校也多次评为先进,父亲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爱学习,小学四年级的人,竟然还教过初中。农村有的家里困难,学费书本费交不起,我父亲常常垫付,有一年除夕夜,我家门口突然响起炮竹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欠费的家长李永江拜年来了,专门在除夕夜来我家放鞭炮,是为了表达歉意:目前手头紧,欠费还得过一阵子还。父亲母亲热情接待,递烟倒茶,回言道:不急、不急。
父亲家庭观念强,每周六下午学生放学后赶回家(那时实行每周上六天班),周一一早返回学校,我们一家也是在周末团聚。父亲回到家里,放下包,立即帮助母亲干活,一刻不闲,农村活哪样都能上手,耕田、种地、挑水、砍柴、割牛草、背煤炭、烧火粪等,无一不会。上讲台是侃侃而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回家里是不辞劳苦好丈夫、好父亲。
父亲在山花嘴那一带也算一个有名气的文人,哪家里有一个红白喜事,都喜欢请我父亲担任支客师,相当于主持人、司仪,父亲毕竟是担任过小学校长的人,见过大场面,不怯场,红白喜事安排井然有序。
父亲毛笔字写的好,春节期间,附近人家,竞相邀请他去写春联,春联贴上后,春节喜庆氛围立现:人面春联相映红,山村除旧喜迎春。
父亲会打吹锣鼓,尤其擅长打大锣,什么双飘带、三杰等都会打。山村红白喜事时,都会请吹锣鼓,锣鼓喧天、唢呐高歌,为的是热闹热闹。
父亲的大半辈子都处在一个物质匮乏年代,尤其我们四弟兄要上学读书,母亲在家种地收入有限,家大口渴,在春夏之交青黄不接时,家里的困难可想而知,我记得有一年,红土的包谷便宜,父亲周末时到红土街上买十斤包谷回来,我们一家人吃一周,下一周又想办法,艰难度日。那时候,吃漆油(漆树籽打的油)、皮油(木子树籽打的油),土豆、红苕也是主食,苦不堪言。父亲母亲大人在那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把我们四弟兄抚养成人、读书就业,实在不易。
父亲抽烟喝酒喝茶,生活困难,收入有限,抽烟也是低档烟,以前抽的是大公鸡、圆球等,喝酒也就是乡里酿的包谷酒,喝茶也是便宜茶。如今年纪大了,酒喝的少了,但抽烟喝茶依然如故。他曾戒烟,估计也就是几个月,又还原了,没戒脱。
如今,父亲退休在家,拿着退休工资,吃穿不愁,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小事情。只是年纪大了,走路慢了,智力也大不如前,有时候丢三落四,好的是没什么毛病,没三高。
今天是父亲节,写下这些文字,感谢父亲大人,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教育,我的今天是您昨天的艰辛付出。感谢您的大恩大德!儿子衷心祝您健康长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