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时候在爷爷家过暑假。镇上只有两条横竖交叉的马路,一条路的尽头是一所学校,爷爷的家就在校门的外面。另一条路的尽头,通往离开镇上的其他地方。
这个人,身穿迷彩服,但已经是发黄的颜色,破烂不堪。掩藏在蓬乱不羁的头发下面的是一张颇有棱角的脸庞,也不干净。也许是小时候的我很害怕这样的形象,总觉得他的样子很狰狞,特别是眼睛放光的时候。鞋子自然也不是完好的,军用球鞋,每只鞋都有几个脚丫子是自由奔放的状态。
我会如此仔细观察他,是因为他每天早上八点半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以正步走的方式,毫不含糊。那时的我,对一切不理解的事物都有一种迷之好奇。
二
他的目的地很明确,就是学校,但他不进去,在远远还有十步距离的位置停下,立正,大概几分钟,向后转,正步走。
对于周遭的一切,鄙夷的眼神、好事者的谈论、无端地挑衅,他全然不理会。与此同时,如果我的爷爷刚好在他的视野之内,他会抬眼微笑,但不会驻足。
而我爷爷也用一种微妙地闪躲刻意回避着他的出现,保持着和他的距离。
这个秘密被我发现了,我好奇地问爷爷。直到第三次的时候,爷爷才慢慢一点点告诉我。
三
德辉,是他的名字。是我在龙泉教中学时最得意的学生。他与你的爸爸差不多年纪,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穷到上学要借裤子穿的地步。那个时候的人都很穷,一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而他家比一般的穷还要穷。受了毛主席的恩泽才有了读书的机会。
现在叫上学,以前叫读书。不像现在的学校,鼓励学生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参加形形色色的活动。以前都没有。上学就是读书。读书就是上学。
德辉之所以是我最得意的学生,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和在数学上的天赋,不是一般学生可以比得了的。
唯一的出路,只有读书。读书特别好的人,也深知自己是有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没有人想过一辈子的苦日子。读书就是希望。
德辉当然也是知道的。他要抓住希望,哪怕很渺茫。
但是希望这东西,柳暗花明是少有的。那个年代的希望,微弱之光,很容易就会被彻底掐灭。
初二那年德辉没有再来上学了。
听说在家帮忙干农活。还是穷。
听说他是想上学想疯掉的。
不然为什么总爱来校门口转悠呢?
四
想不到长大后我又遇到一个与德辉经历相似的人。
这个人是我婆家的邻居。他和我老公一块长大,一同上学。据说也是智商超高的那种人。他的父亲是转业军人,据说参加过战争,在部队里神经病发作被迫回家。
有病,而且年龄又大,又穷的人不容易讨老婆。好不容易讨了这个“笨笨”的女人,倒也凑合能过。他们生了唯一的儿子,取名三儿。
应该是遗传到了父亲的智慧,读书成绩特别好。可是还是穷。读完初中父母不让再读了。
三儿不开心,在家一直昏睡。我婆婆告诉我说是三儿的妈妈去拿了药混在他的饭里面给他吃的。
三儿睡醒想起不能上学的事情气急了,仍然打他妈妈。他妈妈再继续偷偷喂药。持续了几个月,三儿可能是认命了。可能是接受了。
村里人说,三儿遗传了他爸爸的聪明也捡到了他爸爸的怪病。所以没办法读书的了。我婆婆说,他们家是真的穷。婆婆还告诉我,三儿有个姐姐出嫁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三儿不读书之后,去镇上学了裁缝手艺。帮人做衣服来挣点钱花。但他眼睛近视很厉害,带了眼镜也看不太清楚。做事不是很用心,挣了钱就买点好吃的回来改善生活。
二十几岁的时候他想结婚了。可是谁会愿意嫁给他们家呢?他又遇到了想而不得的坎。疯病又犯了。而且越来越严重。
打人,只打他妈妈。昏睡。这样的循环每年都要不间断来上几个月。
好在镇上开服装厂的是本家亲戚,愿意给他留着位子。
五
三儿比德辉晚生了几十年。幸运很多。
后来三儿家评上低保户,村里帮衬了不少。
好歹有一门手艺,也不怕将来父母百年之后饿死了。
三儿的爸妈也操心他的婚事。所以当三儿提出要娶一位服装厂的同事的时候,他爸妈没有挑剔女孩子的条件,就欢欢喜喜地答应了。
婚礼办的毫不含糊。该拍的照片,该买的家具,都备齐。
这位女孩子说来还是我们家里的亲戚。这门亲事也是亲上加亲,虽说有很多担心,但也得到了大家族的祝福。
婚后的三儿工作非常卖力。心情特别好。再没有发过病。
很快他们有了一个健康的可爱的孩子。
他会来我家问我一些怎么样照顾小孩的问题。他抱着孩子的时候 看得出他有满满的幸福。他还会跟我老公讲他的挣钱计划,还有存款的数目。
噢对了,村里有人找了一些旧的小孩衣服送给他们,被三儿的爸爸全部扔出了家门。扬言道,我们才不要这些旧的二水货!
我们都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聪明人就应该过上好日子。特别是心地善良的聪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