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物观物与物各付物

以物观物与物各付物

作者: 新儒哲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13:41 被阅读108次

西方哲学在慎思明辩方面确有可学习之处,可惜不是自上而下,这两个词西哲还没太多认知,康德的物自体,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涉及到了些但不深刻,胡塞尔纯粹现象学有些向上对接的趋势。

以物观物:

表达的是纯客观反映事物,还有能观和所观,主体与客体的分别,即使能所合一虚实相通,观万物如镜花水月,依旧有主客之分。

如马一浮所说,只见万物之表(实的表象与虚的时空性)。反映出了事物整体特性,却没能反映出事物本质和整体实相,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物各付物:

表达的是万物一体如众沤与大海。比观物更进了一步,陆九渊、杨简、王阳明、薛瑄等大儒达到了这个水平,这样的意向性,能所俱泯,主客消融,人己联合,物我融通。

如王守仁所说,草木瓦石皆有良知。良知表明万物实体有则而不乱,是理的存在。涵显出了事物的本质和整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这之后还有一着,事事无碍雅俗无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西方的大部分哲学家还远没达到以物观物的水平,然而怎么描述这种存在,他们做出了一些贡献。

改错:

以物观物应相当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到万物统一。

物各付物相当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见到万物差别。

再往上则应是见到万物内外差别的统一,见山水是山水(外见,现象)与见山水还是山水(内见,本质)的统一。

看来是一个从外在差别到内在统一,再到内在差别,再到内外统一的过程,是个不断精细的过程。

如果第一个山水指恍惚形态,第二个山水指所见不再是恍惚,而是本质理则,第三个山水指本质理则和现象形态合一,文中那么说也凑合说的过去。

相关文章

  • 以物观物与物各付物

    西方哲学在慎思明辩方面确有可学习之处,可惜不是自上而下,这两个词西哲还没太多认知,康德的物自体,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涉...

  • 心想生语录【物各付物】摘录自【知行合一传习社 2023.01.1

    心想生语录【物各付物】 摘录自【知行合一传习社 2023.01.10】 ‘物各付物’是什么意思? 让事物回归到它本...

  • 【经书】道德经16(理性悟道)

    一、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1、断句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

  • 【清萍手记】||寻常日·归根

    致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 ...

  • 时光回溯 (二十三)

    二0一七年 七月二十三日 以目观物见物之形,以心观物见物之情,以理观物见物之性。 心学,从意念上为善,在本体上悟,...

  • 全息观之“以心观心,以心观物,以物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林汉扬 写于 2017-10-31 全息观之“以心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在《道德经》四十七章中说:“不出户,知天...

  • 看满园绿植,便能见其深处灵魂

    “静气盘篆香,物我两相忘。清幽洗凡尘,一缕久绕梁。”以物观物,可以安身,以物观人,可以安心,以物观天地,可以安神。...

  • 以物易物

    最近又重新爱上做饭,更爱上煲汤。为此重新吸引了一些姐姐妹妹更深入地走进我的生活,走进我的内心世界。 她...

  • 以物易物

    人情味不是一个可以被呼吁出来的东西,你迫切地拉住一个人恨不得把自己的前半生事无巨细的倒给对方,往往会被一局王者荣耀...

  • 以物换物

    很久很久以前,大家所有的物资和需要的物资不一样,通常会用到“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用粮食换铁器、用布匹换粮食、用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物观物与物各付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gl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