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

作者: 晴溪 | 来源:发表于2016-08-15 10:40 被阅读459次

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茶经》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茶经》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在茶文化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位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被奉为茶文化的经典。

《茶经》上、中、下三卷十章,内容十分丰富。它总结了当时茶叶生产技术与经验,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作者实践调查。从现代学科分科的角度来说,《茶经》是茶叶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茶叶栽培、生产加工、药理、茶具、饮用、历史、文化、茶茶产区划分等方面的内容。

卷上《一之源》言茶之本源、植物性状、名字称谓、种茶方式及茶饮的俭德之性;《二之具》叙采制茶叶的用具尺寸、质地与用法;《三之造》论采制茶叶的适宜季节、时间、天气状况,及对原料茶叶的选择、制茶的七道工序、成品茶叶的质量鉴别。卷中《四之器》记煮饮茶的全部器具,计二十四组二十九种。全套茶具的组合使用体现着陆羽以“经”名茶的思想,风炉、鍑、夹、漉水囊、碗等器具的材质使用与形制设计,则具体体现出陆羽五行协谐的和谐思想、入世济世的儒家理想以及对社会安定和平的渴望。而陆羽在关注世事的同时,又满怀山林之志,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情怀。卷下《五之煮》介绍煮茶程序及注意事项,包括炙茶碾茶、宜火薪炭、宜茶之水、水沸程度、汤花之育、坐客碗数、乘热速饮等方面;《六之饮》强调饮茶等历史意义由来已久,区分除加盐之外不添加任何物料的单纯煮饮法与夹杂其他食物淹泡或煮饮的区别,认为真饮茶者只有排除克服饮茶所有的“九难”,才能领略茶饮的奥妙真谛;《七之事》详列历史人物的饮茶事、茶用、茶药方、茶诗文以及图经等文献对茶事的记载;《八之出》列举当时全国各地的茶产并品第其质量高下,而对于不甚了解地区的茶产,则诚实的谦称“未详”;《九之略》列举在野寺山园、瞰泉临涧诸种饮茶环境下种种可以省略不用的制茶、煮饮茶用具,最后又强调,“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认为只有完整使用全套茶具,体味其中存在的思想轨范,茶道才能存而不废;《十之图》讲要用要用绢素书写全部《茶经》,张挂在平常可以看得见的地方,使其内容目击而存、烂熟于胸,这样《茶经》才真正完整了。

《茶经》

这本《茶经》,唐陆羽著,沈冬梅编著,中华书局出版。内附详尽的解析译文,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相关文章

  • 我和茶的故事(4)

    茶经中的茶 一个爱茶的人,通常不会忽略《茶经》。 我也不例外。 读过唐代陆羽《茶经》和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 陆...

  • 原创|当你找不到一个可以相爱的人时,还有一种办法尝到甜蜜的滋味:

    原名:《读书、查字典与谈恋爱》 前段日子,开始读综合版《茶经》(包括陆羽的《茶经》和陆廷灿的《续茶经》),读得很是...

  • 茶经

    家人喜茶, 我也聊借唐代陆羽的《茶经》扫盲学习下,试图了解“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是怎样的精神状态~ 中国茶...

  • 茶经

    周末,难得清闲,独自徘徊于图书馆内,看着琳琅满目的书本,总会激起我对知识的渴望。一排排的好书自眼前闪过,一时却不知...

  • 《茶经》

    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唐复州竟陵(今湖...

  • 《茶经》

    《茶经》 陆羽 全唐诗里收录了他著名的《六羡歌》:“不羡黄金盏,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

  • 茶经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插图]、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duō)之[插图]。 译文 茶...

  • 既然喜欢茶,那你为什么不读《茶经》?

    平时非常喜欢喝茶,因此去年将陆羽的《茶经》读了几遍,今天在这里,我想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茶经》的看法,《茶经》...

  • 茶语

    喜欢杨多杰写的《茶经新读》这本书,也推荐爱茶之人阅读学习。新读茶经,全文是围绕着《茶经》来解读,结合我们现代的茶文...

  • 茶经解读系列一茶之出

    这期我解读茶经,做十个系列的分享。 《茶经》第一章字少,如果感兴趣茶经的朋友,我建议大家不妨把阅读速度慢下来,试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ru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