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天生是不平等的,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些人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成为学霸,有些人年薪百万,有些人每天进行着繁重的劳动却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聪明人可以一两天看一本书,如我这样愚笨一些的怎么也要两周以上。但那又如何呢,只要坚持,哪怕一个月一本,一年也有十本以上。不怕不聪明,不怕慢,就怕停。这也是我跑完了2018年秦皇岛马拉松后的最大体会。
2014年下半年断断续续开始跑步,每周3-4次,40-50公里,到现在也将近4年了,算不上很认真的跑者,也没有严苛的训练计划,但我一直在坚持。从第一年跑步开始就接触马拉松,每年至少认认真真跑一次全马,第一年4小时51,第二年4小时37,第三年4小时27,今年秦皇岛马拉松4小时15已经是我的最好成绩了。就这样我以每年十几分钟的速度慢慢进步,不曾停止。

上周看到了陶肚兄的跑马分享,赛前也想试试看能不能跑进4小时。计划的制定要源于平时的积累和自己的水平,近期跑得还算认真,每周有一两次高质量的跑步,赛前一个月自己背着水袋背包,穿着越野跑鞋,在5-6级的大风里跑了一个32公里,配速接近马拉松4个小时平均配速。赛前三周跑了人生中第一个50公里越野,成绩也还算凑合,可以作为一次高质量的拉练了。计划真是赶不上变化,比赛前一天秦皇岛阴天,气温只有10度左右,凉爽舒适甚至有一点点冷,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跑马拉松了,可天气预报显示转天最高温度24度以上,大晴天。这是我第三年跑秦皇岛,赛道很熟悉,后半程没有树荫,又临近中午,体能也接近极限,暴晒下极容易崩溃。

站到起点的阳光下,我就知道很难跑进4小时了,过了10公里从舒适的海滨大道树荫下跑进北戴河时我改变战略,计划4小时15分钟,20-21公里处有个1公里的缓坡,降下速度保持心率,然后再一次回到海滨大道,这是最艰难的一段路程。没有树荫,阳光直射,心率迅速升高到150以上,路上杨树毛乱飞,嗓子眼里一直发痒,不断咳嗽,每一个水站都要进去补水,每12公里左右补充盐丸和能量胶,本想半程后加速无奈心率上升只能降速了,到27公里再也忍不住酷热,用水直接浇到头上和后背,但无论如何不能走更不能停。直到30公里再次回到海边,感受到了凉凉的海风,状态才有所缓解,之后一直以6分钟配速跑到临近重点。马上看到重点拱门了,小腿还有点抽筋前兆,看看时间还算充裕,降低速度几乎是步行几百米到达,整整4小时15分钟。

跑步是严肃的事情,工作学习也类似,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最后的成绩,4年时间体重由200斤降到160斤,全程马拉松由5小时到4小时15分,我没有运动天赋,但我始终再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