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天生都对学习拥有热情,但是不久后,很多人却因为困难,就会丧失学习新事物的热情。
比如当你正在进行一项体育运动,或者学习一种新的舞蹈,后来事情变得越来越难,或者只是因为你突然间感到很累,头晕无聊,或者很饿,便开始想要放弃,认为自己做不到。于是便再也不学了。
然而在我们每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他们学习的并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难的任务,比如说话或走路,而他们却从来不会说太难了,或者这些技能根本不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的前行。
为什么我们长大后会因为难而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而我们小的时候却不会这样?
在美国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所写的《终身成长》中提到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及他们在各种人物关系中对我们产生的影响,还有思维模式是可以如何改变的。
卡罗尔·德韦克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常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撰写文章。

一.两种思维模式的含义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智力和性格是不能发展,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获得,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决定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训练来改变和成长。
当我们长大后有能力评估自己的时候,就会在头脑中充满各种干扰的信息。对挑战有畏惧,认为自己根本做不到,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种思维叫做固定型思维模式。
而在婴儿时期,由于婴儿没有评估自己,也不会考虑事情的难易,会不会失败。他们只是会全身心的努力,专注点在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而不是结果,便做的很成功。这种思维模式叫做成长型思维模式。

二.两种思维模式下的影响
曾经我以为人的艺术才能是天赋,我的一些朋友根本不用经过训练,不用努力就可以画的很好。而就算我竭尽所能尝试,结果依然糟糕到令人失望。
直到看见《终身成长》这本书才明白大部分人将绘画看作一项神奇的技能,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但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绘画能力的构成部分——那些可以学习的部分。

《终身成长》中指出绘画要求我们学习各个构成部分的技能,并将它们组合到一起形成整体的工艺流程。生活中有些人可以自然地获取这些技能,而有些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将这些技能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后,每个人够可以做到。
有些人可以通过零培训做到某件事并不代表其他人在培训后做不到这件事,有时甚至会做得更好。
三.如何变成成长型思维
尽管看起来,似乎一部分人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另一部分人拥有固定型成长思维模式,但事实上,我们都同时拥有两种思维模式,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弄明白怎样将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而转化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1.接受
我们必须要接受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这个事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部分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将它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降低。
2.观察
要明确是什么事件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举个例子: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思维会出现在有些人压力很大的时刻,它会在人们的脑中不停的制造噪音,让其无法专注于该做的工作。之后,有些人就会感觉自己什么事都做不成,而在他们感到很沮丧的时候,固定型思维会近一步企图击溃,像是有个声音再说:“你是没有能力的,你是做不成这件事情的”。
在了解知道固定型思维出现的原因后,不要着急去评价,先观察一下。
3.命名
用生活中某个人或书中的人物名字来命名固定性思维模式。当他出现的时候,用这个名字代替来及时提醒自己这不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4.教育
在了解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成因后,等到他下次再出现阻止自己的时候,要欢迎他的到来。对他进行耐心的沟通。
学习新事物的时候,让他稍微安静下来,对他说:“是的,我现在暂时还不擅长做这件事,但是我认为我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让我来试一下”
在工作中,当压力很大的时候,对他说:“请给我一些时间,我知道我会处理好这件事情,会以最好的状态完成工作”
5.制定计划
随时随地思考可以利用成长性思维模式的机会。制定计划。
每日早晨问自己:“今天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对我周围的人呢?”
“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这个计划?”
每日睡觉前复盘一天的执行,然后问自己:“要保持不断成长,我还要做些什么?”
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艰难的,但确是值得尝试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虽然不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不同的角度思考,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抗压能力。变成一个更积极,有勇气,开明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