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值高考放榜之日,再次想起五年前的那一天。
那天下午三点半左右,当儿子通过网络查到他的高考成绩的时候,我正在拖地。听到他的成绩和全省理科位次时,我说:“你在开玩笑吧。”
从原先省质检的200多名,到高考的三四千名,要我怎么相信这是真的。
“是真的,没有开玩笑”,儿子沮丧地说。
我还没回过神,儿子说他得出去透透气,在家里会疯掉。他离开家的时候,明显压抑着哽咽。
我一个人愣在家,不知所措,地也没心思拖了。
记忆回到了过去的这三年。
中考过后,他选择了这所全市前几名的高中,认定这所学校最适合他的发展。
刚入学的时候,他是年段前五十名。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名次不断进步:三十几名,二十几名,十几名,第八名,第六名,第三名……高二以后,他已经是年段第一名,而且,保持到高考前最后一次考试。
应该说,他的成绩是非常稳的。而且,在这里,他收获了自信和友谊。在很好的心理环境下,他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没有给他太多的压力,但他会自己给自己压力。“作为学生,学习就是我们的任务,当然要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他说。碰到困难,他会自己去寻求解决的方法,他就是这样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成长的。
这三年,他是我的骄傲,我也对他的高考,充满了期待,相信他可以拿出很优秀的成绩。
也许是那年的高考题目太简单,对于常年钻研难题的他不太适合;也许是考前身体不适,导致考试发挥受影响(考后发现身体有点问题,去进行了一个小手术);也许是一直位居第一,心理压力太大……
高考,真的考的太多,不仅仅是你的知识,还有你的心理素质,甚至是运气。
想着他的经历,泪水朦胧了我的双眼。
班主任打来电话,问他的成绩,语气中充满了期盼。当他听到儿子的成绩时,难掩失落的情绪,“没关系,咱们复读。”我跟他说,千万别建议儿子复读,复读心理压力太大了,我心疼。
我还在家里担忧难过的时候,儿子回来了。他是哽咽着出去的,看那样子,估计一离开家门就哭了。回来的时候,我听见楼梯里的他已经哼起了歌。
他严肃地对我说:“妈妈,你不要太难过了,我已经想通了。如果上不了985,就复读,能上的话,就这样吧。”
填报志愿的时候,他选择了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并且很幸运地被他的第一志愿录取了,是他想要的一所985大学。
也许这所大学,不是他的分数下最好的学校,但却是他最喜欢的专业。我的理念一直是,孩子的事情,应该让他自己去选择。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他的潜力才能很好地被激发出来。
很庆幸的是,儿子自从进了大学,很快地找到了自己本科期间的奋斗目标——拿到某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出国攻读博士。然后,他很努力地学习,一步一步接近那个目标。他每年的绩点都是本专业年级第一名,每年拿到国家奖学金和“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他的成绩让我非常感动。
最后,当他如愿以偿,拿到那个项目公派出国留学名额的时候,我其实是很淡定的,因为我相信,一个有明确目标,而且能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努力的人,应该能够成功。
所以,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真正的竞争,其实从大学才刚刚开始。
祝福今天拿到高考成绩的孩子们,能如愿以偿。如果不如愿,请相信,一切都还不是定论,你的人生,才刚刚要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