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读《围城》有感。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读《围城》有感。

作者: 卡布的书影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7-12-24 12:34 被阅读29次

最近几天在读的书是《围城》。利用一次出差旅途的时间,集中读完了它。算起来,这本书读的并不算快,手中的这个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印刷的,字数约25,页数359页。大概用时约14个小时,从12月17日翻开它,到昨天在火车上结束,历经一周。

钱钟书的这本《围城》,可称得上是久负盛名,在很多读书推荐清单中都不难看到它的身影。看到书上扉页的记录,想起第一次读它,刚好是9年前的这个时候。印象中再早的时候,似乎也是读过的,但那个时候的自己读这本书,更多地应该是满足于一种读名著的虚荣,很难想象再年轻一些的年纪,我能读懂读透些什么。

很巧合地,在手中这本墨绿色封皮的《围城》中,看到有阅读时间的记录,一次是2008年的12月底,一次是2009年的1月初,这次是2017年的12月底,都是在冬季。不知为何,常常觉得冬季是适合读一些经典书籍的,尤其适合读一些大部头的文学名著,想起来,读过3遍的《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尼娜》这几本书,都是在冬天,大约春节前在办公室轮流值班时读完的。

第一次读《围城》,大概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作者钱钟书洞察人心的细致观察力和语言表达力,整本书中比喻手法贯穿全书,语言诙谐、透彻、深刻,不留情面,不加掩饰,虽身为知识分子却不为知识分子做一点矫饰,读来时常忍俊不禁,读到很多处时若不是身旁常常有人,自己大概会忍不住拍起桌子大叫大笑。

过去读它时,虽然年轻而不太能懂太多人世、人性的复杂微妙,却也能够懵懂地明白这是一本文学上的好书和人生路上的好书。在自己心里,读过的为数不太多的中文文学里,它能够排进前三甚至排到第一第二,另外一本能够与之抗衡的,也只有《红楼梦》了。

近10年的岁月飘过,再读这本书时,还会时不时大笑、抿嘴一笑,除了书中大量的让人叫绝的比喻手法,更多的是对钱老人生事态洞晓通透的由衷折服,很多细微处的描写一定会让读者有心领神会之感。

就象钱钟书在序言中写到的,“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本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他笔下的那个社会,那些人,离我们所处的今天已经过去近百年,而这故事中的人物,有时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我想,这就是读经典的好处。它能够穿越时空,人性中固有的东西历经时代变迁依然固有,而我们会在认识书中的人和事的同时,对我们身处的社会更加洞察,看待问题更加通透。而只有我们看待人和事的眼光更加透彻,才会更多一份了解和理解,更能用一种智慧和包容的心态,更好地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更好地生活。

相关文章

  •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读《围城》有感。

    最近几天在读的书是《围城》。利用一次出差旅途的时间,集中读完了它。算起来,这本书读的并不算快,手中的这个版本是人民...

  • 谈人文经典一

    我们为什么要读人文经典? 在带着大家一起阅读之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人文经典?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

  • 如果…

    如果… ——读《围城》有感 最近带着学生在《围城》里兜兜转转好几圈,感觉里...

  • 读《围城》有感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篇名作,我这知道这是一本颇负盛名的书却不知道他的内容,故事梗概,和主题表达。在图书...

  • 读《围城》有感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围城》中我记忆很深的一句...

  • 读《围城》有感

    2018年6月,在kindle上看完了钱老的这不旷世巨作。之前看过电视剧,也看过书,没多大感触,一直归咎于自己没看...

  • 读《 围城》有感

    2018年8月13日,阵雨,周一 原来生活里的每个细节前人都帮你体验过,并予以记载,供后人参考。 昨晚终于将《围城...

  • 读围城有感

    人最美的关系或者时期,就是暧昧了,你了解她又不完全了解她,对她的认知还存留许多美好的臆想,约摸着描绘出一个你爱的人...

  • 读《围城》有感

    春节期间给自己定了一个读书计划,书单是来源于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提到的对他影响最大的三本书:钱钟...

  • 读《围城》有感

    有些书看的是情节,比如三体,它们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有些书看的是细节,比如王尔德,它的描述实在太美,以致你不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读《围城》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th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