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谈起恋爱来,除了智商降低,自尊水平也最低,会觉得对方怎么那么好,生怕自己配不上。但是,如果一直这样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婚姻就可能出问题。
日前,上海浦东婚姻登记处送走了咨询室里的一对夫妻,这对夫妻中的妻子辞掉工作全心照顾家里,每天忙着孩子和家务,顾不上爱护自己。她这么全力付出只想换来丈夫的一个肯定,而这位丈夫却常常沉默面对妻子的付出,经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回家就睡觉。丈夫说,下班后他更愿意坐在汽车里看着万家灯火发呆,也不愿回家面对妻子的唠叨。他很少插手家务和管教孩子,虽然他对孩子的管教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面对妻子的指责总是以逃离结束。甚至面对妻子提出的离婚,他也只是说:“你愿意,我就配合你。”
咨询室里,妻子愤怒地控诉丈夫的“缺席”。她愤怒是因为她的付出和指责就像一记记重拳打在棉花上,一点反应都没有。
在咨询师的耐心倾听和安慰下,妻子的情绪逐渐缓解下来。咨询师通过刻度技术让双方给对家庭的付出打分,有趣的是,妻子认为丈夫对家庭的投人只有20%,自己投人了95%,而丈夫认为自己对家庭的确投人得少,只有20%,但是认为妻子只有50%。夫妻两人意外地发现,彼此的感受竟然有这么大的偏差。
经过探讨发现,原因并不仅仅因为丈夫是个白眼狼,看不到妻子的付出。同时还有,妻子一厢情愿地付出是一种变相的索取,不仅有时候不是丈夫所需要的,还让丈夫压力山大。
用付出当筹码和自以为是的爱•都是导致婚姻破裂的根源
我们最怕父母说:“我这辈子为你牺牲了很多,当年为了照顾你放弃了多好的升职机会,所以你得听我的,我都是为你好。”换到夫妻关系中也是一样。
其实不论是妻子还是父母,说这种话的真实目的也不一定是要求回报,而是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的不易和付出。但是听到这种话的人,因为要仰视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对方,往往会心生内疚,内疚则让人痛苦,于是就像这个案例中的丈夫,本能地选择了逃跑。 因为你所要的我无法偿还。我能让时光倒流,弥补你一个职位吗?不能。这是我还不了的债,所以我只能逃。最冤屈的是,欠下这个债还不一定是我需要的。。 还有一种爱的表达也是致命的 “我舍不得吃这个,专门留给你吃的,你不吃就是不爱我。”“可我一吃这个就过敏……好吧,我吃……”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受害者。
也许妻子觉得尽心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就是对丈夫好,但是丈夫也许更想要一个懂他、给他温暖的港湾,而家务可以外包。所以丈夫下班宁愿坐在车里也不想进家门,看着别人家的灯火,不是不渴望家庭的温暖,而是害怕自己在工作压力之下,再面对妻子指责带来的压力,会不小心破坏了这个家庭。
其实丈夫不是不爱妻子,而是不知道如何脱离一个追、一个逃的破坏模式,而这需要双方的努力。
表达关爱有技巧•从小事做起明确家庭分工
看到妻子的辛苦,表达关爱从小事做起。丈夫认为妻子只付出了50%,在妻子心里,她有45%的辛苦没有被看到、被理解。而这是妻子一直想要的——被丈夫看到,被肯定,被爱。就像妻子所说的,即使丈夫再忙,但给她发个简短的微信,就能让她感受到丈夫的支持。
感恩妻子的付出,认识自己的缺位。丈夫之所以只需要花20%的精力在家里,当然是得益于妻子的付出,也是由于自己的缺位,才导致妻子如此辛苦。没能好好照顾自己,是她情绪烦躁的原因之一,最后将脾气发到了丈夫身上。
人心平气和地协商家庭分工。案例中的妻子埋怨丈夫有时间健身,却没时间送孩子上学和陪自己,而丈夫也觉得冤枉,认为自己周末有陪伴,而且健身也是为了更有精力工作和支撑家庭。双方商量的时候都处在情绪里各自僵持,要么按妻子说的放弃健身,要么丈夫照旧健身。家庭事务需要双方参与,如果心平气和地商量分工,能不能找到符合这个家庭特殊情况的解决办法呢?比如每周一三五送孩子、陪老婆,每周二四六健身。
稳定的情绪是整个家庭的“风水”。 案例中的妻子应该懂得呵护自己,不要过度耗竭。95%的精力都投入在家庭,在这样的耗竭感下,情绪也很难控制,对丈夫乃至对孩子,都难以给出温暖包容和充满爱意的氛围。所以,一个负责任的妈妈和妻子,需要留出时间对自己好一点,做一些自己的喜欢做的事情。对丈夫带孩子放手,才能培养出一个得力队友。
对丈夫的要求要“明码标价”。例如丈夫加班晚归,妻子指责他:一天到晚这么晚,也不顾家。”丈夫也很理直气壮,“难道不工作一起在家饿死?”其实,妻子是想要丈夫表达对自己的关心,如果换个说法,“我们好久没一起吃晚饭了,我想吃小龙虾,你下班打包一份好吗?”丈夫本身也是有内疚的,应该就会答应了。
家务有分工合作,关系只有平等。这个案例里的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但是“主”的焦点不应该是孩子为主,而是夫妻关系-—夫妻中的你和我。良好的夫妻关系需要互相体谅,各担其责,关爱自己,合理沟通。。
婚姻关系这条路就像一个照妖镜,能照见每个人的优缺点,也是一个道场,修炼更好的自己,迎接更好的关系。案例中的夫妻经过调解,回家继续修行了,而生活中的我们,则要继续砥砺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