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感同身受的回答,他说:越是害怕的事情越要去做,因为那些事情会让你成长。
回观自己的学生时代,还真的挺感谢曾经那个总是去触碰底线的自己。
-1-
从初中到高中,我当了六年的语文课代表,记得最开始上台领读,都是我的搭档在做,后来搭档辞任了,怎么办呢?
即使说话中带着颤抖,我还是狠心的逼自己一把,让自己站上舞台。
从最初磕磕巴巴,到熟练自如,再到家长会上作为学生代表去发言,这中间的心理磨炼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也得益于此,高中时我有信心自己主动毛遂自荐,又多当了三年语文课代表。
-2-
高中时,不仅领读,有时候老师还会直接让我讲一些简单的知识点,那时候我真切的体会到,一件事情做的游刃有余是什么感觉。
我可以不带书本上去,凭着记忆带领大家从头到尾回忆必背诗文;我可以不用准备,拿着笔记自信地在台上口若悬河。
而我也清楚的知道,这些所谓的不怕,并非偶然。
-3-
大学时,因为自己六年以来的勇敢表达,我同样又站上竞选舞台争夺班长一职,但我心里怕吗?
当然是的,我清晰的记得上台前的紧张,整个胃里在翻滚,手心里冒着一层又一层冷汗,心跳仿佛下一秒就会冲破嗓子眼蹦出来。
还好,我又逼自己一把,我挺过来了。
如愿以偿当班长后,更多能够锻炼我的事情,组织班会,组织班聚,策划活动,拿起麦克风就能涛涛讲个不停,我似乎成为别人眼中大胆的代名词,宿舍里四年来所有的ppt演讲,都推给我去。
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还是害怕。
我希望我能够有更多的场合去克服这种恐惧,我希望得到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4-
于是,不要命的我又去参加了辩论队,与恐惧为敌,战胜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挑衅它,告诉它,你不怕它。
然而,辩论真的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每次比赛前,我都做了很多很多准备,改辩论稿到凌晨,一遍又一遍朗诵,尝试加入语调的变化。
不知道被学长学姐说了多少次:念稿子没有情感。终于,在大二的时候,我也能够作为不错的范本,去教一教新来的小朋友了。
因为辩论,我站上了比班级更大的舞台———面对全校同学的辩论赛。
即使曾经站上过多次班级讲台,但面对这种大场面,心里还是止不住的哆嗦。
-5-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辩论赛,一个400多人的大课室全都坐满了人,甚至连教室走廊的地板上都坐的水泄不通。
我忘了那次是怎么完成比赛的,但我不会忘记的是,比赛前我为了这场比赛几乎整整熬了一周的夜;我不会忘记的是,上场前我紧张到想吐;我不会忘记的是,我用200分的努力,才让自己假装看起来很轻松。
后来有学妹对我说:“师姐,你打比赛的时候真帅气”,我想那些所受的苦也就值得了。
那场比赛,我们队拿了第二。
虽然不是第一,可我突破了自己,那种对自己的满意和酣畅淋漓爽快感,到现在一想起来,便会浑身充满干劲。
-6-
最近,健身软件Keep出品了一则刷屏的广告《怕就对了》,里面挪列了很多会怕的事情:
我怕站在最前排
我怕自己说“再来一次”
我怕明天又有新目标
...
每个人的怕或许不尽相同,就好比如曾经我用了十年时间去努力突破当众演讲这件事。
那些种种试探,成功或失败,都造就现在的我。
当然,现在我还是会怕,但经过长时间的“交道”,我和恐惧开始成为朋友。
恐惧不是敌人,恰恰它是让你更加优秀的催化剂。
所以,假如你遇到害怕却又想突破的事情,你也可以问自己:我怕吗?
然后,光明正大地回答:怕就对了,有什么关系呢。
怕就对了,去硬刚,去试探,去和恐惧做朋友,去惊起一圈涟漪,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