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庄子·齐物论》
庄子此番彰示圣人见道而无可言,非不肯示人,盖此妙道生主无智亦无得,行者返流全用而见。此体无名,天地万物皆备而不识,百姓常用而不知,诸聪明者有不信,故诸圣怀之不辩,非不知也。至于有缘则乘风运化,不得已而论议,只为接引教化而用心。然不分之道体唯亲证之大圣可知,非世智辩聪,逻辑揣摩可入,故世论浩繁,徒有之于有之无穷,而去道远矣,夫老氏云为道需日损其妄想可近,实非虚言。
庄子此处亦诠老子所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辩者不善,善者不辩”之理,剖明世人取死之途,无非言行二者,全计一己之私利,即大医王所欲治之我执顽疴。贪嗔痴慢疑诸病皆由此发,食色之后天秉性亦籍此显,耶氏所谓七宗罪曾离我执而有矣?需明大乘之理:无住即用真心,不执方成妙用。如《易·谦卦》言“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以君子虚怀若谷,谦下而万德归渊,即“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所明,执我者可能谦万物而涉大川无咎乎?故曰修身用功第一事,破我执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