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平 || “应该”之暴虐

作者: 当下宁静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07:24 被阅读181次

强烈的“应该感”来自父母、长辈的教训、惩罚、强求甚至苛求,来自父母、长辈对儿童的不理解、不宽容和不尊重。

沐浴新阳光,走向心智成熟之路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神经症与人格障碍”一节中,对神经症患者做过这样一些描述:神经症患者常常把“我应该”、“我不应该”挂在嘴边,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内心充满内疚感,不管做任何事,他们都觉得不及他人,他们缺少勇气和个性。

许又新教授在《心理治疗基础》一书中,以“应该之暴虐”为题写了“应该感”对神经症患者的禁锢。许教授在文中写到:

神经症病人通常是“应该感”强烈的人,霍妮(K. Horney)称为“应该之暴虐(tyranny of shoulds )”者。这种人的整个心灵处于“应该”的暴虐统治之下,看事情、想问题、考虑行动、总是从“我应该”或“我不应该”出发,而很少从“我喜欢”“我愿意”“我要”出发。

(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第27页)

神经症患者这种强烈的“应该感”由何而来?许又新教授写到:

追起根来,强烈的“应该感”来自父母、长辈的教训、惩罚、强求甚至苛求,来自父母、长辈对儿童的不理解、不宽容和不尊重。惩罚的内化,便是我“应该”,因为一旦出现“不应该”的念头,便感到有受惩罚的危险。

这种“应该感”的形成与危害,罗杰斯“价值的条件化”理论也能说明。罗杰斯认为:个体在生命早期就存在着对于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的需要。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好评,被别人赞赏时,这种需要等到满足,人会感到自尊。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种需要的满足常常取决于别人。比如,父母总是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决定能否给予孩子关怀和尊重,也就是说父母的这种尊重的积极的评价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孩子为了讨得父母的喜欢就不再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内化。当内化了的他人价值观念与内心真实意愿相矛盾时,个体会不惜违背内心的真实意愿以获得他人的好评,导致自我概念扭曲,从而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

可见,神经症患者是“应该之暴虐”的“受虐”者,为人父母者却常常是“应该之暴虐”的“施虐”者。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反复强调为人父母的责任。派克写到: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家长,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并做出理性的判断。

为人父母的我们,要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充分满足孩子被关怀、尊重和赞赏的需要,不轻易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作为奖惩标准,避免成为“应该之暴虐”的“施虐”者。

相关文章

  • 王延平 || 应该之暴虐

    世界上没有“应该”,“应该”只是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臆想,是一种不合理信念。我们要做的是,对别人帮我们做的,哪怕...

  • 王延平 || “应该”之暴虐

    强烈的“应该感”来自父母、长辈的教训、惩罚、强求甚至苛求,来自父母、长辈对儿童的不理解、不宽容和不尊重。 心理学家...

  • 应该之暴虐

    第一次在许又新老师的《心理治疗基础》中读到“应该之暴虐”,内心就被触动。 我应该努力学习 我应该努力工作 ...

  • 王延平 || 遗憾之美

    止住“遗憾”所造成的“憾”,学会站在现在看过去、站在未来看现在,去发现遗憾之美,转遗憾为庆幸。 很多人都会有或大或...

  • 二十、曹腾点醒大将军 梁冀狠手除李杜

    清河王刘蒜:(?―147年),汉章帝刘炟玄孙,千乘贞王刘伉曾孙,乐安夷王刘宠之孙,清河恭王刘延平之子。东汉宗室、诸...

  • 2.12补录2.8《应该之暴虐》

    《心理治疗基础》27页。 1.神经症病人通常是“应该感”强烈的人。追其根来,强烈的“应该感”来自父母、长辈的教训、...

  • 暴虐之雨

    屋外,是倾盆大雨,是一场滂沱大雨。 那雨下起来是一阵的生猛,堪称暴虐,有些人会害怕。 我却觉得,这雨下来就像人生,...

  • 历史转折07:望诸观津——我乐毅此生只此一战 上

    “历史转折瞬间”系列 之 乐毅 【转折之解】乐毅,赵人,燕昭王时召为燕将,时齐国暴虐强横,诸侯莫敢与争。燕国韬光养...

  • 星宇帝朝介绍宣传词

    星宇帝朝介绍宣传词 有洪荒者,以水淹之,余州数九,禹秉天命昌之,民悦之,使王天下。及至帝辛,好战而暴虐,汤兴仁义之...

  • 王延平 || “看见”之“看”与“见”

    当苹果从树上落下,您看见了什么? 我们看到的是地上的苹果,牛顿则见到了万有引力。 “看见”一词中“看”与“见”的境...

网友评论

  • 南宫无争:我应该上学去,但我只喜欢玩儿;我应该去赚钱,但我只喜欢偷钱;我应该赡养我的父母,但我只喜欢让他们伺候我;我应该养家糊口,但我只喜欢把钱留给自己花;我应该遵守交法,但我只喜欢把车开到200迈以上;我应该对人报以基本的善良,但我只喜欢看他被折磨时的痛苦……“无条件的爱”在目前中国的现实国情下永远只是挂在驴眼前的胡萝卜,如果驴真的可以无条件吃到胡萝卜它就不会再去拉车。如果人的欲望可以无条件被满足,反社会人格的魔鬼将满大街都是!理想如宗教,信念可以美好,但具体操作还是要接地气的,菩萨渡众生还要有雷霆手段呢!有些纯理论的创立者并没有亲自抚养婴儿到成年的经验,仅凭案例和间接观察得出的结论没有可操作性!
  • 7d9d3e4f54e1:不轻易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作为奖惩标准,努力做个有觉察的父母👍👍👍

本文标题:王延平 || “应该”之暴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sb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