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依稀记得去年的高考语文阅读题是林徽因的《窗子以外》,很羞愧第一遍没看明白,搜索了原文未删节的部分,才被其中的才思深深吸引。其中深意如卞之琳的《断章》,这世界本来就是互相凝望的,只是匆忙间不觉察不自知。
但这种凝望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或是匆匆一瞥,或是好奇窥探私密,或是仰慕欣赏,或是唏嘘评点,彼此心照不宣并深深怀疑这种动机的存在,隔阂是否就是这样了无生息的存在着。
隔阂的挚友是孤独。人们一边藏着自己隐秘的内心,一边感慨世间的不真诚。一边辛苦铸炼铠甲以防身,一边汲汲搜寻知己以疗慰。
朱德庸在一期访谈中说,小孩子看世界是用心❤,大人看世界是用眼睛,而眼睛是会骗人的。而生活的常态是,用眼睛看人和事物,内心是很轻松的,看不看都由自己定,看不清楚更好,自带美颜效果看谁都是无斑无点,赏心悦目。用心看,则很恐怖,看到的是灵魂不可遏止的欲望,是焦灼无奈痛苦的呻吟,是套着面具的狰狞獠牙,是柔弱不堪的逆来顺受,太扎心,还是用眼睛看吧。
而书籍是另一个有别于实际生活的空间。爱阅读者都深深沉醉于一种字里行间的情感与思想的美妙,字迹规整但流动着的是真挚与炽热的情怀,一切赤诚袒露,喜欢的文字就是把你拉进了一个与你相知共鸣的内心世界,此刻无隔阂只有畅快淋漓。
书里世界再超脱,我们也无法逃避生活的粗砺, 当我们登上这列永不返程的人生列车时,我们就知道上车下车就是常态。必须接受一言不合就永远分离,就必须接受苦苦挽留而无济于事,必须接受厌恶的人还必须常伴左右。所以,遥望窗外,只愿有人永远会陪在你身边与你相偎相惜,虽然不言不语就能心领神会,没有戒备没有隔阂,只有踏踏实实一路看风景的自然恬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