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阳光2018初级研修
非常规操作,提前交作业

非常规操作,提前交作业

作者: 阿呆是我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22:44 被阅读78次

案例分析已过四巡,分析一下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拘泥于咨询理念的条条框框。比如,价值中立,我理解为对事件所有人都要价值中立,不仅对来访者价值中立,对事件牵涉到的人也要中立,因为对他们价值判断,可能对解决来访者问题没有任何意义。价值中立的正确打开方式之一可以是,只要能促进咨询目标实现,不妨对事件相关人进行价值判断,当然这个判断得是符合一般社会标准的比较客观的,不能为判而判。

2.对待来访者态度过于谨慎,提前有个“来访者都是身处精神痛苦折磨中的人” 的预设,就把来访者当瓷娃娃,怕自己言语稍有不当便伤害他们的那颗玻璃心,所以会刻意避免“面质”一类的刺激。

3.过分遵守“不具体指导”原则,也因为这个前提,会刻意避免给来访者方向性启发、引导,在协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和直接解答求助者问题的界限之间犹疑徘徊,总是下意识避开探索、讨论事件相关人因素,受“问题是求助者的”影响,只把注意力聚焦在来访者身上。

4.学习理论知识不扎实、不牢固,如果说熟练程度要靠慢慢儿练习,那对知识的理解最好学就吃透。我发现自己过于游击,老稀里糊涂影影绰绰,知道大概其有那么个东西就行,以致于对很多概念、理论不用说熟悉,连懂了都没做到。

5.思路狭隘,不够开阔,思维定势比较明显,看问题角度单一,高度不够。前三个不足能通过不断练习、经验积累慢慢修正弥补,最后一个我觉得是我自己很难打破的局限,这种局限,是那种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那样式儿的局限。要我自己寻找原因,我觉得跟自己没上过高中、没接受高中阶段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理性思维不够强大,有很大关系。

靠这些能能拓展思维

总而言之,以上几点大部分都有死板固化的意思,缺乏灵活生动、随机应变,看老师的以答代评,不时有“还可以这样啊”的感叹。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必须严谨,心理咨询作为一门职业,在遵守科学原则基础上,具体操作过程中艺术的感觉更重要一些,切忌刻板僵硬、死搬教条。

老师对日记要求之一与专业知识相联系,我自己操作起来很难,一是因为对理论不熟,无联可联。二是因为偷懒,不愿意太费脑子。其实想想,心理学研究的本来就是社会环境下个体特征与所思所想所动所为,每天一睁眼到晚上睡觉,中间所有经历,心理学无处不在。不对,晚上睡着了还有梦呢,也没离开心理学。

不急,我可不能一下子把自己给整懵了,没事儿,刚刚开始,路还长着呢,我先一步步走着,力求一步一步走踏实了再说。

说到日记,我感觉自己有个bug,以前也有这种感觉,就是写作文也好日记也好,老是莫名其妙地,有股端着的劲儿,哪儿端着我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回看时,自己都别扭,很希望亲爱的同学们能不吝赐教,帮我找出这个bug。

报名参加研修班前犹豫再三再三犹豫,身为类似单身妈妈,上班带娃,好像客观条件不太够,具体是时间不够,不好安排,最后一咬牙还是报了。

闺女今年刚进初中,青春期小火苗已经跃跃欲燃,我想不出一种比我自己投入学习,对她来说更好的陪伴,买了一摞专业书,加上之前搜罗来还没顾上看的,我跟闺女说,妈妈用这些书陪你三年,三年以后,看看咱俩各自会收获什么。

三年能能翻完?

晚上睡前聊天,我说后天妈妈又要去听课了,好激动呀,我们听课时都抢着不坐前排,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据前期师姐们讲,我们老师特别喜欢提问,大家都对此心有戚戚,怕被问到,问倒。闺女说,妈妈我给你讲个事儿,就是吧有个外教来咱中国教学,上课时他问谁是学经济学的请举手(我猜可能大学里的选修混上课),结果学生没一个举手的,外教老师就说,在国外大学,学生上这种课,都会把自己名字弄得特别鲜艳醒目贴课桌上,好引起老师注意,得到被提问的机会。

我知道她上课从来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就问她,那你呢,你做到了吗?她一本正经的脸画风突变,咯咯笑了,说做不到,我说闺女,你这典型是小嘴儿叭叭儿地,尿炕哗哗地。

人生路漫漫,且活且折腾,亲爱的我和亲爱的闺女,咱娘俩各自努力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常规操作,提前交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sh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