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酱你好啊:
这个月聊聊纪律吧。这是年轻人顶讨厌的东西,我不太年轻,但是也讨厌。因为纪律意味着约束。我们都羡慕自由自在的风,东飘西荡的云,就是这个原因。
但羡慕归羡慕,人毕竟不是云,云散就散了,不会痛苦。人受的限制更多。人只有一次生命,好在人有大脑,能够分析和判断。
经分析和判断,然后再行动。这里的分析判断就可叫做“思维系统”。系统就是可以指导:哪些事要做,哪些事不要。
不能做的就称为:纪律。在社会中叫做:法律。法律很清晰,可以量化。但是人生中的律并不清晰,偶尔突破一下,也不见得有处罚,关键是“处罚很远,享受则很近”。于是大家普遍选择都是当下的放纵。
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就是思维系统,每个人的系统都不一样,原因是每个人的禀赋不一样,你轻而易举就完成的,换一个人可能难如登天。就和戒烟一样。既然不一样,就无法copy,只能自建。
像盖房子需要脚手架,房子很漂亮,但那是一个结果。脚手架只不过是隐身了,功成身退。
脚手架不是一根粗粗的柱子,它由横七竖八的大小不同柱子组成,这些结构互相支撑,互相保护着软肋,缺了某一根,周围的结构就会承受更多压力,当压力过大,就会坏掉。
你要用脑子,也要用力气,要有健康的身体,也不能只有健康的身体,环境也很重要,因为坏的环境,会给你错的反馈。让你困惑。
(很多猥琐软弱的人会阻拦你搭建属于自己的系统。他们已经放弃了坐在方向盘后面,也见不得别人有自己的想法。)
怎么建立思考系统?我的方法是阅读,系统的读一个人的著作。比如郭建龙,他的每本书都表达着观点,但是几本书一起看,就能看见观点之外的东西,这就是思维结构。
说起来只有几行,但实际上非常难,因为你要了解作者很多,才能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对方的文字表达。你可以去对方的城市住几天,也可以走走他曾经路过的地方。
这就是不能以现代人的观点,去看古人著作的原因。那样会造成扭曲,无法产生正确的东西。只能得到幻觉,而幻觉原本是我们迫切需要远离的。哪怕没有感觉,都不要有幻觉。
怎么才能有作者的视角呢?第一步就是放下自己的评判,这第一步就卡住了大多数的读者。尤其是今天,我要我觉得,不要你觉得。
每当你想起上面这句爽文,就是自我跳出来控制局面的时候,这时放慢节奏,尤其是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上。你应该能感受到空气缓慢的被吸入胸腔,腹腔,都充满之后稍作停顿,再呼出。
关于控制情绪和感受,我们能做的其实非常少,调节呼吸是很慢的练习,却是思考的开始。可以在跑步的过程中刻意练习一下。
祝你天天开心。
网友评论